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07 有不肖子孫敗家,我何須與你為敵?(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70更新時間:2022-03-02 18:59:04

    除了王審知以外,他的侄兒王延彬,翁承讚、徐寅、顏仁鬱等文臣,乃至鄒勇夫、林碩德、吳勖這三員統軍武將,也都聚於書房當中。其中當年隨著王氏三兄弟入閩,而在福建地界被喚作“十八將隨王”之一的鄒勇夫冷哼一聲,旋即說道:

    “徐溫那廝,挾吳國少主獨斷專權,實如一國之君兀不知足。暗地裏做的勾當事發,招致魏軍大舉南下征討。如今兵敗危急,便接連派遣使者至楚、越、吳越乃至我閩國求援...他自取其禍,倒要諸國抵禦魏朝大軍的兵鋒,這如意算盤打得倒響!”

    然而鄒勇夫忿然說著,忽的他頓了一頓,眉宇間凝重之色尤為明顯,而沉聲又道:

    “隻不過魏朝向南攻城略地的進程也未免忒快...本來北有吳越、吳國相隔,如今魏朝卻可屯兵於我國邊界。吳若敗亡,隻怕魏帝即便暫時不會對閩用兵,恐怕也是必有遠謀啊......”

    閩國地界,自然以“開閩三王”的王朝、王審邦、王審知哥仨的威望最高。然而鄒勇夫與其父兩代做為追隨王氏打江山的老資曆,如今受封尚書左仆射,被尊稱為開泰公,不但同樣深受百姓愛戴,在閩國軍中也是德高望重的勳臣宿將;而鄒勇夫話音方落,官居開閩都統使,為王氏開閩建業,同樣戰功彪炳的“十八將隨王”另一人林碩德立刻接茬道:

    “雖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魏軍有朝一日倘若當真來犯,我等固然因拚死禦敵。可是據守東南一隅,的確著實難以與魏朝那等大國抗衡。所以即便徐溫那廝,固然是有心利用我閩國,發兵救援,聯手抗魏,而為他解燃眉之急...對於我國而言,也不失為自保之道。”

    然而聽武將派係的領頭人物,已有提議聯合諸國抗魏的意向...於閩國受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居相位,在文官中身份當稱翹楚的翁承讚麵色立變,趕忙疾呼道:

    “萬萬不可!徐溫狼子野心,非但以臣犯君,挾主專權,有違君臣之道。更是暗結契丹,招致上國興兵討伐,故而作法自斃,當受其咎!大王乃賢明仁主,又豈可為了吳國徐氏賊臣,而牽連我閩國陷入戰亂當中?

    何況我閩國恪守本分,與中原向來和睦。魏帝意在伐吳,也並未趁勢揮軍進犯閩地...如若貿然出兵救吳,非但難以迫退魏軍,到頭來也不過是自招災禍罷了!”

    與大多籍貫在河南光州固始,當年在家鄉一並受響應,追隨著王家三兄弟轉戰遷徙入福建地界的閩國文臣武將不同...翁承讚閩中莆陽(後世福建省莆田)出身,還是唐昭宗年間中以探花的身份被朝廷錄用的朝臣。隻是朱溫篡唐立梁,所幸中殿試的時日較晚,故而當年未被劃入被屠殺清洗的朝廷公卿當中,可翁承讚厭惡朱溫倒施逆行,遂辭官歸閩,便倍受王審知的賞識重用。

    畢竟王潮、王審邦、王審知哥仨轉戰至福建地界紮根,也屬於外來戶。所以王審知也務必要爭取翁承讚這等“苗根正紅”的本地名士鼎力輔佐。

    而翁承讚遂在閩國朝堂中說話很有分量,以他為主的文臣認為魏朝出兵既然名正言順,就算以後可能會威脅到我閩國。但是如果眼下非要與吳國做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這便給了魏朝揮師將己方勢力給一鍋端了的名義...閩國向來不主張對外用兵,那這次何必非要往火坑裏麵跳?

    與諸國聯手抗魏,也無異於一場豪賭...魏朝以後會不會編造理由來攻打閩國還是兩說,但如果賭輸了,眼下便會有亡國之患。穀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