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四十章 和平條約(1/3)

作者:閃爍字數:7348更新時間:2023-10-31 17:19:14

    戰爭結束,並不等於與戰爭相關的一切事情都已完結了。

    可以說,戰爭結束之後,很多的實質性工作才到了關鍵階段。比如,同盟國集團國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簽署和平條約,成立一個致力於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在協約國集團戰敗國內的駐軍問題,以及為恢複戰爭所造成的創傷所進行的國際援助。

    這些,都需要坐下來談判。

    至少,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德國與意大利對帝國單獨接受美國投降非常不滿,也不會立即以武力的方式與帝國對抗。

    在這些問題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簽署全麵和平條約。

    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有爆發,一個關鍵的因數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交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條約,而不是和平條約,從而使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不但沒有得到化解,還變得愈發的激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用上億條性命換來的慘痛教訓。

    戰爭不能化解仇恨,隻能加深仇恨。要想使世界保持和平,就必須化解仇恨,而隻有對等的談判,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仇恨,確保戰後的和平秩序。

    據不完全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總共有一億零八百餘萬人喪生!

    這其中,人員傷亡最慘重的就是俄羅斯,其總喪生人數為二千六百餘萬。其次是日本,總喪生人數為二千三百餘萬,然後是美國(一千三百餘萬),德國(七百六十餘萬),法國(五百三十餘萬),英國(五百二十餘萬),明帝國(四百六十餘萬),土耳其(四百一十餘萬),西班牙(三百七十餘萬),意大利(一百六十餘萬),另外,其他國家還有近一千四百萬軍民喪生!

    當時,全世界的總人口才二十一億出頭!

    也就是說,一場戰爭就導致全球超過百分之五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算上傷殘人員的話,則超過了百分之二十!

    相對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人員僅三千餘萬,加上傷殘人員都不到一億。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實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教訓最為慘痛的一場戰爭。

    戰後,不管是帝國,還是德國,乃至其他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和平的寶貴。

    那麽,就必須為確保世界和平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國際機製與國際體係。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化解交戰雙方之間的仇恨。

    簽署和平條約,成為了化解仇恨,防止戰爭再度爆發的關鍵因素。當然,和平條約必須通過談判獲得,而和平談判不是投降談判。如果仍然采取以強淩弱的方式進行談判,不但不能化解仇恨,還將激發新的仇恨。

    從一開始,帝國就主張通過平等談判的方式來簽署新的和平條約。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眾多國家,包括戰敗國的擁護。因此,從七十八年(46年)六月十日開始,交戰雙方的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就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前期準備會議,就談判內容,以及談判方式進行了商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