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鑒真和尚(1/3)

作者:貓疲字數:6226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16

    出生及受戒

    唐武後垂拱四年,鑒真出生於揚州,俗姓淳於。70年,鑒真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706年,受菩薩戒,709年,隨道岸禪師入長安,在實際寺受具足戒。在長安期間,鑒真勤學好問,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麵,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715年,他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7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六次東渡

    74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鑒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第一次東渡

    74年冬,鑒真及弟子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鑒真一位弟子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采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東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鑒真等17僧,連同雇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餘姚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後,越州、杭州、湖州、宣州各地寺院皆邀請鑒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束。

    第三次東渡

    結束了巡回講法之後,鑒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鑒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鑒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第四次東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鑒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鑒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采訪使遂派人將鑒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東渡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5人,陰曆6月8日從崇福寺出發,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鑒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吹襲,連續漂流14才看到陸地,16後方能上岸,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振州,入大雲寺安頓。鑒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洞”等鑒真遺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