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學宗碩儒,遊焉從後進(1/3)

作者:貓疲字數:757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6:25

    二百三十三章

    當魚朝恩汗淋淋.慌慌張張的跑進來的時候。

    我正在對白,解我的新學。

    “老大的心學”

    “餓..那個。.|.誌,要代傳於世而已”

    當然這所謂的學,

    乃偽托戰國傳承儒家八派之一,在荀書、孟書所代表主流之外,當年因為焚書坑儒,而出避域外的遺澤,所謂海外儒家。

    而事實上,

    兩漢大興之後,經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外來和尚會念經的佛教和本土隨五鬥米教運動崛起崛起的道教,先後對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中的統治地位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整個南朝五代北十六國,幾乎是佛道昌盛的時代,

    三國結束後短暫的曹魏、司馬晉,更是禁言毀謗,殺文士如切菜  瓜,足足把文人殺的膽寒,以至於為了逃避現實,流行起清談玄之風

    又經過了五胡亂華的破壞和廢止,舊有的儒家體係一度消亡和式威的,畢竟,北朝那些遊牧領袖或草莽出身的泡王將相眼中,對儒家這種順安逆從統治思想多是不太看的起的,隻有在新朝建立的時候,為了收攬一些遺老遺少的人心,招攬治國之士,才稍加禮遇,大多數時候也是繼承了魏晉的遺風,殺人文人儒士屠如戳狗。

    在這種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全麵危機的情形下,迫使傳統儒學,為了生存和出路,而不得不不斷的自我改進,以適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所謂痛定思變,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和思想體係被破壞,加上道教佛教的興盛,亦造成很大的衝擊。

    直到隋朝一度還是崇佛滅儒的,到了唐朝貞觀年間,在唐太宗以經學為根本的科舉製度倡導下,儒學才重新開始複興,但與上古傳統儒學不同,這個時期儒學的特色,已是兼容並蓄了佛教、道家思想成果和諸書百家一些內容,甚至還吸收了遊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東西。

    經過了各種思想衝擊和相互影響吸收,許多不合時宜的東西,經過南北朝政權統治更迭、社會動蕩的洗練,自動被曆史淘汰和消亡後,變的相對的開放和更富有積極進去性,更加務實的儒學。更兼自上而下胡風的影響,對人性底壓抑很少,更沒有後來“存理,滅人欲”那種苦修士式嚴格自律到變態的思想情態。

    許多象初唐魏征、儲遂良、虞世南、姚思廉,乃至近朝的賀知章、徐堅、張等儒學大家,也同時精通佛道等別家要義,因此象《西遊  記》裏描述的,釋儒道三教並舉同進,大道疏同三教合一的思想,也在這個時代由此產生。

    但是,

    伴隨著宋以後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獨尊的水漲船高,而對外的積弱無力和威脅,儒學也逐步走向注重夷夏之防,保守傾向的原教旨主義化,主張克己複禮,認為回歸最原始的儒家思想,把大家都教化成聖人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造成儒學務實性的空泛化和教條主義的泛濫。

    自然,許多至聖先師孔書都沒辦法決絕的問題,妄想用儒家的大道理一概論之,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其目的隻是為了滿足個人,造神封聖的欲望和渴求,所以朱熹之流絕對是一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本身的品德,並不值得讓人恭維,將儒家引上原教旨主義歧路,也是他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