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六章 關下謀(1/5)

作者:貓疲字數:1617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27

    上章寫錯了,應該是雲南城,

    唐朝以姚州置雲南郡管領滇東,同樣的道理,在滇東南沼也有相應雲南城的州治,乃是會川都督府的首治,在其周圍,集中了大量鎮守烏蠻部落士兵及其家眷族人,組成的聚落村寨。象這些重要的城塞以及附近的土地,都是由親近王族的烏蠻,組成的類似世襲軍戶性質的聚落所占據的。

    這座雲南城,應該就是後世的祥雲縣,又稱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或曰波州、波大驛,由於鎮守的軍將,連同統領本鎮會川節度使的大軍將,都陷沒在劍南,所以作為先鋒的山羌騎兵隊,氣咻咻的衝進城中時,隻有一個留守押房官和幾個總設,還有一幹簽事、佐記,聚集數百人在抵抗了一陣,就被殺散了。由於南沼東部的平地並不很多,因此城落都不算很大,而且建築也高腳多層的木樓,大部分依山而建層次分布,以充分利用空間。但在南沼東部諸城中,算是一個人口集中的大邑了。

    向西有通達的道路,聯接的青嶺、邪龍、遂久諸城治,也是南沼東北境的重鎮,

    此地自漢武帝元封二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縣名來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裏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傳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曆史上被中原統治過很長一段時間。

    因此留下了相當多漢地文化的色彩和痕跡,放眼望去南窄北寬的低矮碎石城郭內,盡是充滿西南邊夷風格的吊腳竹樓木棚的民居,色彩斑斕中混雜著蜀地風格而古樸厚重地唐式鬥拱木架梁的官衙、祠堂、會館、驛所、歌台等建築,還有遍地可見的各種大神龕和彩繪木雕。掩映在叢叢的蔭率蒼翠中。看起來相當的雅致寧靜。

    讓我感歎的是。一千多年後,因為朝代的更替和破。原汁原味地唐式建築,甚至要在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才能重新看見。甚至街上還可以看到許多明顯是漢字體描繪的所謂“白文記事”的招牌、文告、旗燔。這是因為南詔文字受漢文字的影響很深,在南詔官方文書中皆使用漢字。因此南詔使用的白文即用漢字記白蠻語音的文字,或將漢字筆劃作部分增減而成地表意記音文字,是皮羅閣時期開始形成一種獨特南蠻文書。

    龍川江分出來玉帶一樣地支流,斜斜穿城而過,沿河地各種竹節水車、搗碾、磨輪、舂樁等林立。又分出蛛網一樣的溝渠。延伸城外整齊地田陌村舍中去,收割完的稻杆。一茬茬的被堆在泥水裏漚肥,這一切和大多數川西的邊境城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城中的椎場上,甚至還有幾分節慶的色彩,據之前正在進行秋收後地慶典,火堆和彩布還沒有來得及撤除,據這些白蠻地節日,如春節、清明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等也與漢家相同。

    不過這隻片刻安逸是假象,因為隨著唐軍到來,城裏的大部分青壯都逃進了山裏,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以及一些附近來不及遷移地中部落。這裏也是南昭大軍會師伐唐的重要中轉地,因此城中的軍營、匠坊、倉庫的規模都很大。

    與那些邊境那些心態複雜態度不明的雜夷不同,越向南就越接近南沼統治的核心勢力,相比數量眾多而相對溫順或者是麻木的白蠻,各種烏蠻百姓的比例開始大幅上升,對待唐軍不合作的態度從冷漠與麻木,也變得激烈起來。隨處可見,幾乎是舉村舉寨的逃亡,甚至自發的焚燒糧倉和尚未收獲的作物,

    城中的公眾活動的椎場上,城中數十處炊煙嫋嫋,混雜著動物嘶鳴哀號,和滿地鮮血淋漓,許多人正在宰牛殺羊,去皮梯骨,那是隨火頭營帶來了一整套簡易車載食品加工廠,將一路征集來的牛羊糧菜,加工成便攜耐放的幹貨,以備軍用。就食於敵,才是戰爭的持久之道。

    收複清溪關及九城後,整個南昭東境邊防,就象一個脫光衣服的女人,敞開讓你去蹂躪了。而三十萬大軍盡陷劍南後,南詔人的邊境上的抵抗,似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往往是遠遠看到大軍開過去,那些邊哨堡寨零星守軍,隻是象征性的向唐軍的隊伍射上一陣不癢不痛的箭隻,就一股腦的丟下旗幟關防跑進了山林,身為東境山地要害的箐口、館林山、波羅川、沙野城、訶子渡等盡皆如此,一路順利的讓人有些難以置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