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二章 宮下亂(1/4)

作者:貓疲字數:1194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30

    太和城分五大部分,即廷、遮、衢館,除了與國王有關的族人,大部分與平民有關的商肆和民宿,都在第二道石壘城牆之外。

    太和城中“巷陌皆壘石為主,高丈餘,連延數裏不斷”;所謂“縈抱點蒼南麓數裏,城門臨洱水,下河上橋,長百餘步”。通過附近洱海流域發達的水係,大舟船將各地的物產和貢品,源源不斷的輸入王城的達官貴人之家。

    其中以南詔王大衙建築技術最高。宮殿樓高6.7米,以青石為磴,樓前廣場1平方公裏,南北城門相對。從樓下行00步方到第二重門,門屋5間,又有兩門樓相對,各有膀。從二重門行00餘步至第三重門,門列戟,上有重樓,入門是屏風牆。再行100餘步到大廳,皆高--4米,大廳兩旁“重屋別如蛛網,架空無柱”。兩邊有門樓,下臨清池。大廳後是廳,廳後即南詔王的住宅。

    宮殿建有客館,館前有亭,亭臨方池,池“周回七裏,水深數丈,魚鱉悉有”。如此複雜的建築也集中了南詔最高的建築水平。

    在這一片堆尖低簷大柱,充斥著南荒風格的彩雕金塑,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群中,坐落著一座七層塔式尖頂的漆彩建築,是在燒死五沼首領的鬆明樓原址上,重建起來的前庭大堂----鳳犧樓,象征著南沼大蒙國的千秋萬代,其規模更為宏大。

    樓周廣裏半,高及十一丈。僅升階而上的基坐,就用了八萬根大均等地沉木地樁,上可容納萬人,每層四下中空,簷角按照六合方位,立有銅鑄鎦金篆銀的孔雀、獅虎、龍馬、瑞獸、神鬼像等,所有造像內縷空可以點獸脂燈。入夜後就如太和城中一朵層層展放的光蓮。

    曆代南沼王都會在這裏,會見西南夷各個國君長,和其他一些重要賓客,賜以酒席佳肴,在箏、箜篌、五弦、琵琶、笙、笛、拍板、篳篥、鐃、鐸、鉦和銅鼓等樂器伴奏下,奏以南亞傳入的“驃國樂”、唐朝所賜“龜茲樂”、或是南詔自己的宮廷音樂“夷中曲”。以及“南滇越俗歌”“蓋羅縫”、“讚普子”、“菩薩蠻”等各地樂曲。或是民間特色“踏歌”“俗舞”等。

    但是此刻粗大的木構梁柱上。卻到處是被煙火熏黑的痕跡,描繪著鬥母神等殺戮星辰地上古神話和祖先傳的各色漆彩壁板。已經被高溫燒脫了顏色,漏出底下楠材和膏泥的班駁本色,曠達通透的門扉上,是密密麻麻被箭釘過又拔掉留下的坑坑窪窪。

    樓前曾經用來演武和水上戲,應節沐身,四季常年開滿粉色和白色竺睡蓮的大興明池,飄滿了黑色地炭灰和殘斷地木構。以及高溫烘烤過地枯敗枝葉。。

    曲轉的木廊上也看不到來自百蠻各族和南中十八國風情,穿戴各異風姿飄搖地宮人。卻是站滿了犀甲執梢,神情警覺惕然的王衛。

    頭戴八葉彩金浮雕孔雀寶冠,身穿玄底蛇紋錦袍的南沼本代大國主,吐蕃人口中的讚普鍾----人稱鳳王的閣羅鳳,。正簇擁在幾個紫衣高冠的大清平官中,麵無表情地看手中地用白文寫就的密報。

    “謹承大蒙元命,刺查敵軍樞要情形,。。。各山役人隊爭相前往,然唐賊警甚,士郎雖死傷籍籍。。終至所獲。。。”

    “所謂諸葛元戎,上弩下匣,唐兵單手操使一息數射,頃刻發箭如雨,非堅甲難抵,犀利更勝史載,然箭中有暗毒,傷者多發熱症不退。。。雖然所獲數件,然機構巧妙精細,欲解造之而不得其法。。。。。已急送還,請元上派遣大匠破解一二。。。”

    “敵軍所用木馬流馬,則異與傳聞,實皆以畜力,然有機關巧妙,雖載重物而行山間,亦穩健若飛,且四廂閉合就,水火難侵,更有機構能吐箭石飛槍。。。。”

    “字密要一等。。。。奇物飛舟情形,由於敵軍看守甚嚴,一直未能接近,隻能遙觀之。。。。出自諸葛密法,其形同巨蛋,無風而吐火自飛臨空,可發箭石、噴火彈,山夷土兵,多驚見而潰。。。敵軍紮營之所,時常輪替於空中,疑有神異之術,可觀山川見方圓遠近情形,而屢屢襲奪不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