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二章 雨粼粼(1/5)

作者:貓疲字數:1821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41

    一到晚仿佛總也下不完的綿綿春雨,隨風如絲的潑灑在蜿蜒行進的隊伍中,衝刷著石壁上銘刻的路標和指示牌,黝深的發黑,悶的讓人骨頭發潮的空氣中。

    旗牌傘蓋都已經收起來了,隻剩下被衝刷的依舊瞠亮的槍戟矛槊,在濕潤的空氣中上下晃,由拄著他的人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濕滑的石條路麵上,他們裹頭披著兜帽一樣的塗膠雨布,隻有金漆銀線的挎刀皮鞘斜斜的露出一截。

    厚實的明光、山紋、鳥錘等,都被換成了輕便的製式皮套下,柔韌的紙甲或帛甲,連靴子也是上過防水膠的鐵齒底登臨靴,踩在石麵上咯噔清脆而充滿韻律,油亮的麵上,再多的雨水也積不住,很快就匯集到腳下石條的間隙中,變成無數懸空而下的水流之一。

    那些拉車馱載的騾馬們就沒這麽幸運了,隻能不時抖著身厚長的棕毛,灑開一片水花,在一片吆喝和叫罵聲中,吐著煙氣,將蹄釘更加賣力的咄咄蹬踏在地麵上,讓吱啞的車軸轉的更快。

    沉重的大車上每個可能滲進雨去的縫隙,都用油紙和防水布裹的嚴實,隻有偶爾轉動的窗壁,透出一絲晶亮,才提醒著別人,還有其他的的用途。

    這種防水膠,卻是一種橡膠的替代物,原料出自尋常木工師傅所用魚膠和西南最常見的幾種樹脂,再用生漆稀釋而成地化合物。經過熬煮提純後,可以很好的附著在諸如布帛紙甲之上,產生防水防滲漏的效果,本來是造船粘合密閉之用,可惜就是熔點低了點。

    作為

    車隊中最大的四輪馬車其中之一,濕淋淋外表平常無奇,內裏溫暖而幹燥。地上是厚實的駝絨毯子拚起來的,四壁上薄紗的幃子包著防撞防震隔音地棉墊,門窗具是油浸竹片的百葉簾子夾著大塊的琉璃窗花。

    左右各頂著一列鋪熊皮褥子的大沙發,幾乎占了後半車箱的巨大鋪位前,還擺著幾個羊皮墩子,隻要左右掛板一抽放下來,就是一寬大的案己和桌麵。可以見文房四寶和書籍妥當的固定在上麵。還帶著半身地衣冠鏡,頂頭釘著兩大四地六隻銅獸吞口的琉璃防風燈,有專門排煙通氣的管道導出車外。

    床前雕花的壁版上,是一個個銅握銀鈕的抽屜和櫃,放滿了家居的什物,還有酒食盞碗,床位下是可伸縮的大箱籠,毯下的地板還有藏在車體內的貯物暗格,廂角還藏著用竹炭爐烘烤著幹熟石灰。可以迅速將室內地濕氣吸幹。

    我正靠在沙發中,看來自各方反應的回報,會然而笑。

    這個所謂祥瑞啊。不過是隻老雕撲點金粉,在尾巴上綁幾根孔雀翎,放到上飛幾轉而已,隻要操演的熟,就很容易混過去。那些“巨稻”、地瓜、土豆什麽地也是事先種進去,然後等成熟就荒廢掉用雜草掩起來,再安排一些不知情人來“發現”,就有相當的可信度。

    太上南幸以來。已經免除了劍南大多數的土貢和繁複徭役。雖然近年與戰事相關的加稅收的狠了點,但都應時所需所用得當。也不是不可忍受,半歸隱的無為而治之下還算政事清明,辦事賣力,個中官員的貪弊盤剝也沒那麽酷烈,總體情形還是好過其他道了。因此,士民在雨中以香花果酒陳案夾道而送,還有些依依惜別的味道。

    當然,

    走之前還有一些東西需要處理,這次是整體次大搬遷,龍武軍、金吾衛兩府地大部分機構和人員,都要遷移到京師地區,成都隻留下一些以流民大營為主地礦業、加工、生產基地和諸如女營本部、救護營屬的試驗醫療所、工程團地實驗場、匠戶營的技工學校等附屬後勤機構,以及少量的留守部隊。

    四大長史的鄭元和,也將繼續留在劍南一段時間以維持後事,畢竟他還有一個成都少尹的頭銜,我們也不是就此放棄了這個多年經營的大後方,兩學各堂、院的本部雖然重心移回長安,但是成都的原址,還是作為分校而繼續存在。

    雖然早就有傳聞太上有讓他入省台參政的意思,但起碼要過度到繼任的方允謙有能力控製成都局麵以後,才能考慮調回來幫忙。

    作為龍武軍留守的利益代言人,劍南營田、轉運使方允謙雖然以溜須逢迎見長,但也有相對做事的才幹,當然他的最大的本事,還是能逢迎上官的心思和需要把事情錦上添花做到最好,諸如把魚畜田沼蠶桑聯營模式下的成果,操作成迎接聖壽千秋的祥瑞,進而以較少的阻力推恩地方。

    反正現在局麵也不需要他再做出什麽大成就來,隻要能守好這個基業,保持良性發展就可以了,相對長安複雜糾結的政治背景和水深,象這種內政治理上的人物,放在外麵的擎製也會少一些。

    斜雨風頑強的推起一角簾子,感受到一陣涼意的我,不由打了個噴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