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1/5)

作者:貓疲字數:1329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49

    第三百七十七章不速之客

    正在和薛景仙公事,就聽到一個聲音,

    “恭喜大人,門下省已批轉戶部,準於荊西路置軍州,乃號陵州,下領一府六縣,十二羈縻屬。。。。”

    杜佑捧著疾步進來,對我輕輕輯了輯手。

    “敕給黃陵、窮黃、高闌、白澤、雄當諸縣名。。

    所謂荊西路,就是後世湖廣與川東交界漢水下遊,為雲夢大澤範圍之內,與武陵、洞溪諸蠻交錯的地方。

    最早為南下的流民所開拓,因為當時流民大營初置,承載能力有限,並不是什麽人都願意去做工勞役,更多的人寧願從事傳統熟悉的農耕,而當時川內的土地大都為地方豪族大戶所有,為了流民之爭,暗中聯合起來抵製軍隊的編戶管理,再加上糧食供應緊張,自力更生為首要之選,於是大量的流民屯墾團被組織起來,一邊修路一邊南下,最後利用輸北回程的糧船,大舉進入古雲夢大澤的邊緣,圍堰為圩,排水為田,建立了一個個大大屯民聚點。

    初具規模後,又不斷得到北地俘虜的勞力補充,又逐漸招徠山內的歸化蠻,加入生產,漸能自足有餘,後來又遇到江西民變,吸收了大量難民,漸漸有城鎮的規模,不過還是以軍管編戶為主,種植的種類,也從最初平地的稻麥豆黍栗,到山地梯級的瓜菜芋薯山藥,到糖蔗油菜綿茶桐之類高附加經濟作物,衍生出來的各種官辦私辦的糖廠、酒房、油坊等加工行當,也是遍地開花。

    不但成為龍武軍獨立供應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流民大營眾多附屬產業的一大重要原料來源。也使得流民大營。不用受製於地方,而保持了相當的獨立性。

    朝廷有人提議,將其置於國家郡治,白了,就是想摘這個成熟地便宜桃子,遠了。就想釜底抽薪挖龍武軍工業基礎的底子,不過哪有這麽好的事情,不用我出麵,就有大量的利益遊集團,在朝廷中掀起反對和抵製的聲浪。

    理由也很多很充分,就如江南租庸調轉運大使第五綺攜軍民上書所言“其地蠻荒且民風悍,亡命多隱其中,又比鄰山夷強蠻,非軍管不能製。若立縣則慮軍民相亡者眾呼。。。。。”況且還有永王的殘黨在雲夢之中繼續作亂等理由紜紜。。。。效法邊軍設軍州,顯然是兩宮政治妥協後地產物,軍州管理的主要是軍戶。雖然也有文官之屬,民政刑訟卻是以軍方為主的,在加上羈縻山夷的僑縣,一個軍府,負責監控附近的山民,兼防止逆黨流竄,就算是朝廷派下來的人,也不可能為所欲為,隨意橫征暴斂而將地方軍民。多年苦心經營起來的一切毀掉,還算是勉強盡如人意。

    對於朝廷中地某些人。也獲得一個插手地契子。也算是一個難得地突破把。

    “這梁瘋子把流民大營視做私產一般。誰個不長眼地。敢把主意到到這頭上。怕有好戲瞧了”

    就如那位韋老頭在家裏斷言地。

    既有地政策是。這些軍圩田。平時作為軍隊所有。按照勞力地多寡。分包給大大地莊戶。所有產出四收軍中。一入朝廷。四成歸自己。一成為村社公用。在計劃圍懇田範圍之外。有餘力新開地。三年免三年減。然後錄田冊納入正常賦稅。

    作為優惠。軍隊無息借貸耕牛種子工具。十出一次軍圩田集體勞作。大抵同後世地邊疆生產建設兵團。又從廣南引進新作物。擁有富餘地產出。莊戶養殖就開始大興其道。因為當地溫暖潮濕。作物不易長貯。又因為當地一年要遇到幾次大洪水。組絕交通。是以飼養雞羊兔豬頗為盛行。去年又開始引種南沼椒薑香草等。甚至還辦了一個矮種山馬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