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九章三川北虜『亂』如麻3(1/5)

作者:貓疲字數:17588更新時間:2020-05-12 03:40:27

    第六百九十九章三川北虜亂如麻

    近年來這些綠洲城市,已經大量采用開采方便的石炭作為生活日用的燃料,而嚴禁采伐植被灌從作為柴草,事實上除了軍隊所需的不可替代的少量建材外,稍大一點的樹木都是被嚴禁砍伐的。

    雖然進來戰事爆發,但由於蔥嶺支脈然的地理阻隔,並沒有對當地的主要生產造成什麽影響,作為民以食為的傳統農業社會,深夏最炎熱的時節,也是剛剛結出籽粒的稻麥青苗灌漿的關鍵季節,作為西域典型幹熱多風的盆地綠洲氣候,這個季節可以指望的降水是很少,因此需要大量人工完成的保水追肥的工作,就成了時下生產的重中之重,連帶著許多工場也短暫的停工歇業,以支派出足夠的人手來。

    但如果這項工作做得好,則收獲的時候穗子也會比內地的同類作物粒大顆重的多,脫磨出來的穀物畝產也高得多。雖然已有有速生耐活的土豆地瓜玉米什麽的引入,但是稍有條件的人家,從口感和營養上,還是更傾向於傳統的稻麥之屬,而將這些新作物作為備貯的粗糧或是飼料的範疇。

    迦師城外的鎮台大營,已經是日上高竿,作為前驅探道,斥候和遊弋的騎兵,已經先一步開始出發前的熱身,三五成群披著複合輕甲的騎兵跑馳騁著,做出一些戰術動作來,閃亮的頭盔和胸甲,隨著各種動作,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而大多數拔營的軍士們,開始按照人頭和職分分發口糧,按照龍武軍發展出來的,走到哪裏後勤建設到哪裏的傳統,口糧的原料大部分從當地就近製取,或者幹脆吸收當地某些製作工藝的特色進行改良。

    象標準配備的傳統型單兵日糧:為糧磚一塊,鹹菜少許,碎肉脯三兩,提神解膩的茶餅十六分之一塊。

    改良型;體積更的壓縮餅快,肉脯變成分量更輕的肉鬆少許,鹹菜換成海苔烤製的水發幹菜,硬邦邦的茶餅變成容易衝泡的茶粉一袋,或是指厚酸酪一片,多發魚罐頭或是餐肉罐頭一隻。

    加強型,則在這個基礎上,按照需要增加一些帶有地區特色的輔食,比如增加油脂和蛋白質的幹果少許,開胃消食的陳皮梅肉桃漬李幹若幹,藥用兼醒腦的烈酒若幹,一包糖沙或是半塊黃板糖。

    有時候還會以十為單位,讓馱畜帶上一大包幹豆粉,用作炮製豆腐豆漿,豆麵豆餅豆包等雜食,無論是作為人的主食,還是加工做牲畜補膘的精料都可以。

    作為校尉以下的士官,還會多上一段包好的熏肉、臘腸、風雞什麽的臘味,而郎將以下的軍官就再加上鹹豬油、幹酪、火腿的幹切片或是罐頭的選擇。

    然後全部用防水油紙包裝,大抵隻有寸厚巴掌大,可以步套在腰帶上而不妨礙行軍的手腳活動,普通將士腰上掛這麽一圈,就是十份的行軍口糧,還可以防箭,

    配料從最基本調味的鹽粒,變成幹醬包,蓼糟老醋培製的幹塊,乃至胡椒、辣椒、花椒、高良薑等食材調製的濃縮湯包。還有具體四季地域之分,比如高原或是冬季會加上,薑蒜胡椒花椒米椒醃製的辣子醬;而炎熱幹燥的沙漠地區,則加上薄荷冰片揉製的藥膏。

    而且由於統一製式,攜帶起來也相當方麵,除了裝滿行營宿具的背囊,隨身披掛刀槍弓箭的軍帶,再加上套在甲衣外,插掛著隨身零碎雜物方便取用的腰帶或是胸套,就是一名將士徒步行軍所攜帶的全部行頭。

    偶爾守城的時候,也會開始分發這種便攜口糧,那就意味著預期中的惡戰和困境,或許連生火做熱食的機會都不多了。

    這些來自南地北不同地域的士兵,湊到一起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交換各自口味的便攜口糧,並在這些東西的基礎上,做成一些頗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玩意兒。比如私下用堅硬如石的磚糧進行的雕刻比賽,用罐頭做得鐵花,刻畫,竹雕、陶繪什麽的。

    而在軍隊駐紮的地方,自然而讓的形成一個臨時性的集市和地下黑市。

    比如安西本地不缺馬,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馬,既是代步的運輸工具也是重要的日常生產工具,疏勒的馬市也是當地最大的之一,幾乎年年都有眾多部族和藩國趕馬過來交易,因為各種混血混的多了也產生了一種名為疏勒馬的混血品種,這是一種個高腿長蹄寬的大馬,

    因此那些隨我西來的扈衛將士們,也樂得將自己的坐騎,換成本地血統的良馬,而多出一兩匹備換騎乘的空額來,當然作為隨性扈衛的福利,所有的差價都是我名下補貼支付的。

    就算不是騎兵,也被要求能騎馬代步進行戰場中的機動,因此按照龍武軍的標準,編製一隻騎乘駝畜完備的營團,所費的代價實在不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