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一章:行雲流水(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138更新時間:2020-05-27 07:39:22

    感謝書友真我010、晚風悠悠、通冥草的打賞。

    謝謝利爪aln的評價票,另外你的催更票我決定吃了哦^_^

    等下還有一章。

    ……

    蕭何沒有得到過多的解釋與講述,一句“想交你這個朋友”在這個時代的所作所為就是最好的注解。他雖然不了解自身有什麽被結交的價值,不過出門在外多個朋友並不是什麽壞事,特別是麵臨困難的時候。

    在沛縣擔任縣丞的蕭何平時並不少接觸統籌,在秦時縣丞的這個官職是做什麽的呢?其實就是管理縣城一些關於稅收、安排徭役、收攏官糧的職位,那麽必然需要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布局才能。

    而所謂的統籌是什麽呢?其實就是計算和布置全局的意思。這個時候還沒有《算術九章》這篇巨作,人們計算東西依照的是王詡的那篇《鬼穀子》的一些流傳本經。

    在當今懂得計算的人很少,這樣一來也就顯得難能可貴。會計算又懂得掌控布局的人,給他一點點機會與機遇,想要得個一官半職並不困難。

    相對於之前的忙碌,有了蕭何相助的呂哲輕鬆了很多,至少不用每去管民玞的吃喝,也不用耗費精力去計算工量。

    他們分到的工作是修補城牆,這個工作並沒有字麵上理解的那麽簡單。

    古時候的城牆動不動就是四五仗,也即是六米左右,這還隻是縣城的城牆高度。若是一郡的首府,那麽城牆的高度絕對不能低於十米,寬度的硬性要求則是必需達到四米。

    呂哲站在城牆之下以眼力丈量,陽周城的城牆的高度大概是七米,城牆並不是後世看見的磚牆而是泥土的結構。他伸手摸摸城牆,手裏的感覺與一般土質的觸感沒有區別,摳挖時竟是感覺到難度,稍微扳開一些泥土甚至發現了稻草的痕跡。

    實際上很難理解一堵泥土牆應該怎麽來保證它的硬度,不過呂哲從直道的建設來看,建造城牆的過程必然有一種現代人所不了解的工藝存在。

    “這麵城牆已經軟化,‘陽周令’的命令是需要在外圍進行加固。縣尉還傳來意思,城牆需要加高三尺。”

    在秦時,人口過萬戶的大縣稱呼縣令,通常的稱呼是地名加上一個‘令’字。而人口不足萬戶的中縣稱呼縣長,比如沛縣是中等縣就不叫‘沛縣令’,應該稱呼為‘沛縣長’。

    呂哲著表情卻帶著莫名的詭異。

    加固加高城牆是古時候每個縣城有條件就會去做的事情,可是以他不多的曆史記憶來回想,秦王政稱皇帝沒多久就下了一道命令,那道命令就是拆除境內的城牆!

    記憶沒有錯誤,不過始皇帝的命令是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將六國之間原有的城牆拆除,疏通護城河,史稱“決河川,墮城廓”,以防止六國舊貴族的分裂複辟活動及據險作亂。至於秦國的原有領地有沒有得到拆除城牆的命令,這點無法考究。

    在呂哲腦海當中不多的記憶來看,始皇帝的思想是將敵人永遠擋在國境外麵,帝國的疆土內不需要防衛設施,甚至一些關卡(包括函穀關)都被一一拆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