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三章:大不同(續)(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1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0:25

    南郡的現象不適合用來與其它郡縣對比,那是因為南郡有呂哲這麽一個“異類”其它郡縣沒有。

    桓楚在楚國沒有滅亡之前是一名將軍、是一名貴族,但是也僅限於這樣。他腦袋裏沒有呂哲所擁有的知識,能做的就是按照原有的那一套來對治下進行管理,根本不會懂得什麽叫以工代賑,也不了解次序對社會的重要性。

    不過吧,哪怕桓楚知道以工代賑的好處,也理解次序對社會的重要性,一來他沒有足夠的糧食搞什麽以工代賑,二來也因為未能早早一統廬江郡恢複次序。

    而項氏呢?項氏是得到兩個完整的郡,會章與會稽因為項梁早有布置沒有爆發戰亂,社會次序算是沒有崩潰過。

    項氏殺掉殷通起兵得到兩個完整的郡,但是他們不過是對會章和會稽延續舊有的社會次序運行,可以除了城頭的大旗變了,以前是什麽樣現在還是怎麽樣。當然,這裏的“一樣”指的是次序。

    複立楚國需要有兵,為了抵禦秦國的反撲更是需要大量的兵和資源,那麽項氏肯定是會在會稽和會章征兵和收集糧草。兩郡人口兩百餘萬,項氏除了收納一些武裝、貴族的士兵之外又向兩郡征募了至少十萬的士兵,這樣一來能算是對社會產生破壞嗎?同時糧食不是白白變出來的,兩郡雖然沒有經曆戰亂秋收不受影響,之前也有存下不少糧食,可是二十萬的士兵消耗的糧食該是多少呢?項氏手裏的糧食多了就代表民間的糧食變少。

    除了對軍事上的建設,會章郡與會稽郡在項氏……楚國複立之後沒有得到基礎、民生上的發展,民間大量青壯當兵之後勞動力缺失甚至對民生和經濟出現了倒退。

    劇烈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影響,或是變好或是變壞,這是一種道的守恒。

    這年頭已經有經濟學與行政學,代表是管仲的《管子》。秦商君衛鞅的《商君書》,又有百家一些關於經濟和民生的“立言”“建書”,其實懂得經濟和民生的人並不少。

    那麽項氏察覺到會章郡和會稽郡因為大肆征兵和大量征集糧草對社會的破壞和影響了嗎?有的,項氏怎麽可能沒有察覺到。但是呢,自古以來無論是征兵或是募集糧草會有這樣的現象,官府(王國)對這樣的現象采取的是讓時間來進行“修補”,項氏自然是歸隨“古例”,換句話就是沒有快速成效的方法來應對。

    南方現下算起來是還有五方陣營,呂哲占據南郡、衡山郡、蒼梧郡,與之表示歸附的桓楚和吳芮同為一方陣營。新楚占據會章郡、會稽郡又得到泗水郡也是一方陣營,餘下如長沙南部的四氏和占據廬江郡南野一線的六氏算是兩個陣營,另外就是出於混亂階段的九江郡也能算是一個陣營。

    要是按照數據來衡量,呂哲現在算是南方陣營的一極,控製新楚朝堂的項氏是另外一極,餘下不過是一些沒能踏出本郡屬於局部性的武裝。

    用糧食和財帛來計算經濟強弱,呂哲現在手裏擁有近五百萬石的糧食和二十七萬鎰金、四百三十餘萬的半兩;項氏有糧五十萬石,十三萬鎰金、兩百三十餘萬的半兩;而諸如桓楚、吳芮、四氏、六氏……這些人就不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