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六章:似乎是大朝會(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56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25

    多久?沒日曆的年代,日子過起來確實是會有點亂,呂哲也不太確定到底是過了多久,反正是等春耕結束,氣變得稍微暖和起來,才在燕彼的提醒下才知道各地的文臣武將基本已經回來了。

    南陵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就是以現有的地盤來位置是有些偏了,畢竟呂哲現在的領地基本是靠南和靠東的位置,以現在的疆域麵積來看,南陵距離最東邊的廬江郡與楚國邊境至少有有兩千三百裏,和閩南郡、南海郡的距離實話也不太好算,不斷彎路的直徑是兩千五百裏,要是算上走彎路……那可就不好了。

    所幸的是什麽?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和下態勢,呂哲估計是不用做劃江而治的打算了。那麽將行政中心設立的南郡,要是想要北上的話就不用再轉運物資,拿下陳郡、漢中郡、巴郡、蜀郡、等等的地盤儼然就成了華夏版圖的正中心。

    要是華夏一統,到時候會不會更改行政中心的位置還不太確定,不改變行政中位置的話,南郡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心髒。立時重心是繼續向西南方向推進肯定是不用更換行政中心的位置,畢竟南郡作為行政郡肯定是物資集中地,有利於繼續南征。要是呂哲將重心放在與草原胡人身上,到時候可能是需要“遷都”,或許是遷移到秦地的鹹陽,也就是漢朝時期的長安這個位置。要麽就改換到韓地的洛陽那邊。

    實話吧,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既是所謂的中樞所在。肯定是集中了下能工巧匠的大工廠,全國各地的物資也是必然朝中樞輸送,那麽將重心放在哪個方向,“定都”的位置就十分的關鍵。

    或許是可以設立“南京”“中京”“西京”“東京”“北京”之類的多都共存製度,在各自的方向設立物資集中地和軍械生產地。可是這裏麵有個問題,那就是“行在”同時設立,物資同時儲存。生產基地離得太遠,搞不好那些存下的物資和生產基地會成為造反者的起家之資。

    大隋末年的李唐是怎麽起家的呢?正是因為拿下了大隋在太原。也就是北方的物資儲存中心和軍械生產地,因此李唐起兵之後什麽基礎建設都省了,從造反那一刻起就成為爭奪下的最強者之一。同時的王世充也是因為拿下洛陽這個大隋的物資儲存地和軍械生產基地,王世充才有資格參與逐鹿。如竇建德等等農民起義軍則沒這麽幸運了。沒有得到大隋遺產以至於基礎太差了,從裝備上來攀比就不是那些有得到大隋遺產的幸運兒的對手,隻能是“陪太子讀書”般地走個過場。

    呂哲也就是胡亂想一想而已,現在是戰國剛剛結束的年代,生產力不是七八百年後的隋唐,同時建立多個“行都”以生產力而言估計是吃不消的,再則他還窩在南方呢,以後是個什麽情況還不準。往好了,呂哲閑下來喜歡胡思亂想叫“目光長遠”。直白一些就叫操蛋或者蝦扯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