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七章:沒見識(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3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30

    曆史上第一座“不夜城”是北宋時期的汴京,也叫東京,其實就是現代的開封。~~~

    當時的世界所有國家裏的城市到了夜間都是一片漆黑,隻有大宋的首都到了夜幕的時候因為商業的發達需要光亮來令人遊玩,商鋪都會點亮燈籠做生意。西方人和中亞人來到汴京後將情況傳回去,除了宋人之外的其餘人就知道遙遠的東方有一座夜間依然光亮的城市,他們也就稱呼夜間依然保持燈火通明的汴京為“光明城”。

    以秦末的生產力,以現在的商業情況和民間購買力,呂哲偶爾玩玩“不夜城”還可以,要是想要保持每個夜晚城市內都有充足的光線壓根是辦不到。

    現在的照明一般是菜油點燈,而沒有紙張的情況下用娟、絲綢做起來的燈籠絕對是奢侈品,那麽在開闊空間燃燒性不是那麽強的燈油點燈一點肯定要被風給吹熄了。還有一種照明手段是依靠動物的油脂纏上布條,或者是纏著一些動物油脂十分充足的內髒,這樣的火把燒起來燃燒性非常強,可是也因為燃燒性太強了,一個不心肯定是要引發火災,肯定是需要有專門的人在旁邊看顧著。

    南陵城內的建築物分成兩種,一種是被呂哲所影響大量采用水泥混合木材、磚頭、石塊等結構的建築,另一種是幾乎看不到什麽石質保持木材、稻草結構性的房屋。

    其實水泥的運用真的能改善人的生活,不路麵的水泥路,其實隻要不是那麽誇張的使用沒有鋼筋支撐的水泥結構,配合以當代的建屋規格來使用大量的木材再加上必要的轉頭和石塊,建起一座看上去十分堅固的二層建築物完全沒有問題。

    有句話叫上有所好下必效仿,呂哲什麽東西都喜歡用水泥,最近更是迷上了設計十多丈高的人物雕像,那麽南陵作為呂哲的行政中心。不管是體係內的官員,還是民間的黔首,他們怎麽不會風靡於統治者的喜好呢?

    走夜路的外來官員,他們一路走來倒是漸漸習慣了好走的水泥路,也不是那麽對路邊的隔開一段距離站立的戍衛軍那麽發怵,開始觀察起道路兩旁的建築物來。他們發現建築物的格局有了一些的變化,例如以前一定會有的菜園被變成了空曠的前庭,籬笆似乎也改為了半人高的一種泥土結構,主體建築更是變成了兩層。

    首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啊,他們住在一座幹淨整潔的城市裏麵。花點錢就能享受到自來水入戶,想洗澡了還能去公共澡堂,閑暇無聊還能去那個什麽公園看會噴水的池子,比起他們這些雖然是縣丞、縣長什麽的官員生活條件要好上許多。

    南陵城內有一條叫“美食街”的市區,哦……現在的“市”,其實就是專門做買賣的地方,唐宋時期叫“坊”。

    聽,大部分人還沒去過,他們聽美食街的很多食物都是宮城那邊傳出來的。雖然不保證絕對的正宗。可是都是自家君王讓廚子專門研究出來的吃法,一樣的食材做起來的方法不一樣有多種的吃樣,南陵那種新生的叫炒菜的東西不但聞起來香,吃起來更是無比的爽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