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六章:國祚(四)(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97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46

    公元前二一六年的陝西區域還不是什麽黃土高坡,不過漢國北上的共尉等人看見的景象也不是什麽優美的環境。

    秦地大肆建造防禦工事,鹹陽的防禦固防所需要的木材是一個海量,以至於鹹陽郊外的森林基本是變成了平地。

    離開鹹陽北上,共尉等人看到的情況卻是顯得有些荒涼,大片的田地無人耕種已經變成長滿雜草的荒地,途徑的地方哪怕是有人在維持生產也大多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或是身體沒長開的孩童。

    “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了嗎?”共尉最近與章邯算是熟悉了起來,禁不住問。

    章邯從兩年前就被調往中原軍團,對秦地的一些情況並不是那麽了解。他一路所見也是感到惆悵:“大量青壯被征募成為士卒,民間的勞力極度缺乏……”

    中原軍團前前後後得到過數次增援,一開始的時候前來增援的士卒還是以青壯為主,越是到後麵兵員素質越來越差,這也是中原軍團後麵為什麽戰鬥力降低的原因。

    “聽聞漢軍總兵力維持在三百萬上下,民間勞力?”章邯問的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最近秦漢之間結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有些話題並不需要避諱。

    “誤傳,並沒有一直維持那麽多的部隊。”共尉攤開了:“我國有義務兵製度,夏季與冬季黔首需要向當地報到接受訓練,他們並不屬於在編人員,是一種代替徭役的義務。”

    章邯讚歎道:“那麽三百萬兵源的話就不是誤傳,漢王若是需要。恐怕不止三百萬人願意為漢王而戰,該是更多啊!”,話的時候是一臉的羨慕。

    並無任何誇張的地方,這裏與漢國的義務兵製度有關,更多的是軍隊的待遇著實很好。再則就是一連串發生的事情在發酵。

    漢國的行政體係走的是以民為主的那一套,不過並不是什麽“皿煮”,而是向外開戰與民間福利進行掛鉤。同時,呂哲真的因為一些升鬥民對某些國家開戰也極大振奮民間士氣,國家盡到了責任,那麽黔首又怎麽不踴躍想要盡到自己的義務?

    但是漢國子民全部願意上戰場作戰就有些誇張。畢竟一個人有一種心思,有勇敢者和好戰者,必然也會有怯弱者和和平愛好者。

    “我王認為動員太多人上戰場並不可取,”共尉著卻是自己搖了搖頭:“不過這似乎也隻能在漢國執行。”

    可不是嗎?漢國完全是坐著話不腰疼,秦與列國已經作戰將近四個年頭。漢國在這段時間裏卻是保持相對的和平期在處理內政,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自己的戰時體係。

    對了,戰時體係這個詞還是章邯和共尉在交談時才聽到,他從共尉那裏初顯地打聽了一下什麽叫戰時體係,可能還隻是了解到極少的一部分,但是已經對呂哲提出的概念和執行的製度感到吃驚。

    所謂的戰時體係要認真起來也不是多麽複雜的東西,無外乎就是一套合理分工,認清國力的前提下針對戰爭的強度進行物資和人力上的分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