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七章:戰匈奴(一)(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5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05

    秋風吹襲,凜冬將至。》說,

    一片平坦的大地上草屑被一圈圈卷著在半空飄蕩,兩支相隔十裏的大軍。

    南麵的這邊,一條長達二三十裏的戰線彎彎曲曲地布置起來,戰線的最前方是三條被深挖的溝壕,向後延伸布滿了圍欄、拒馬、鹿角等障礙物,再之後才是一座座用甬道連接起來的營盤。

    位於南邊的各座營盤之內,一杆杆下垂的長方形旌旗和三角形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黑色、灰色、青色、白色、紅色的人影在營盤裏隨處可見。身穿紅色戰袍的士卒是進入秦地助戰的漢軍,其餘顏色是秦國從各自調上來進行防禦戰的秦軍。

    為數大概是在三十七萬的華夏軍隊這邊,漢軍的數量隻有六萬出頭。

    漢軍在秦地的數量應該有總數八萬才對,不過第一批進入秦地的三萬漢軍有參與先期的防禦戰,於靠近太原郡的方向損失了一些,會合後期進入秦地的五萬漢軍,直至蒙恬下令戰線再次龜縮退到定陽(現代甘泉向東六十裏)附近的防線,剩下的就是六萬左右了。

    其實漢軍損失兩萬左右不算多,上郡與太原郡邊界的幾場交戰中,秦軍投入的兵力前前後後約是有四十五萬,但是成功撤到定陽防線的秦軍隻有不到三十萬,半年之內從編製序列消失的秦軍士卒足有十萬以上。

    自匈奴與十五萬的齊燕部隊會合,半年之內就將戰線推進到距離內史郡約有五十裏,距離鹹陽約有兩百裏,那當然是因為齊燕帶來了不少的工匠,一些攻城器械投入作戰之餘,秦軍這邊也是有意識地在將戰線拉後。

    起初蒙恬將戰線不斷拉後是為了保證日益艱難的後勤補給線,到後麵清楚漢軍的大戰略更是刻意地將部隊不斷退卻,一直是到陽周一線才又打了一場有目的性的阻擊戰。此後形成的是一種類似於陣線崩潰的大撤退,最後才在定陽一線穩定下來。

    一場雙方投入總兵力接近百萬的大戰,秦軍這一方不斷地進行退卻,包含漢軍在內的秦漢部隊合起來僅是損失十二萬左右並不算慘重,要知道他們為了服務於大戰略可是狂退了三四百裏。在這種沒有無線電保持聯係的年代,大部隊後撤難免是會有些部隊與指揮中樞失去聯係,再則敵軍那邊可是有近二十萬的騎馬胡人,蒙恬的指揮已經非常得當,要換做能力差一些的統帥,假撤退在胡人騎兵不斷的襲擾、襲擊下變成真的大潰敗都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秦漢聯軍這邊在一邊打一邊撤退的過程中從建製序列中消失了十二萬士卒。匈奴、齊、燕那邊也不是沒有損失,不過因為秦漢這邊是不斷後撤的情況,秦漢指揮係統無法得出準確的數字。

    “敵軍追擊的是匈奴的騎兵,騎兵在不利的情況下可以輕鬆的撤離,我們這邊基本是為步卒……”共尉是很認真的在分析,他特地舉了一些漢軍騎兵與齊軍那邊的戰例,最後舉起右手比了三個手指頭的姿勢:“因此最大限量的推斷,敵軍損失的兵力不會超過三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