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章:也就那麽回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5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36

    過去了將近八個月,呂哲率軍歸回南郡已經是春季上旬。↑,

    大軍剛剛抵達南郡邊界處的時候,一支歡迎隊伍已經站在邊界大道上等待迎接,身穿百官服裝的官員列成隊排列著,眾多的侍從扛著各型各色的旗幟,數之不清的黔首則是在大道之外。

    旌旗飄飄的場麵上去十分華麗,百官肅穆著臉龐保持不動地靜立更是增添莊嚴。大道兩旁的黔首擺滿香案,無法擺香案的黔首則是提著籃子跳著擔子,無一例外是攜帶眾多食物黔首讓場麵看去,有了那麽點迎接王師的樣子。

    南陵是漢國首都,南郡自然就是漢國的直隸郡。作為呂哲發跡並崛起的南郡,未來必定是下最為聞名的地方,南郡的黔首心中有一種驕傲十分正常。南郡提供給呂哲的兵源也是下郡縣中最多的一處,黔首們懷揣食物不但是迎接王師,其實也是在迎回自己的子弟兵。

    戰爭從來都不浪漫,能把一場殘酷的戰爭打得浪漫的軍隊,例如不是外國人、女人、矮子率領的高盧大軍,注定會有悲慘的下場。

    有那麽一首詩的詩詞裏麵寫道“古來征戰幾人回”,還有更多的詩詞用華美的文字描述戰爭的殘酷性,像是“可憐萬裏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黃沙百戰穿金甲”,有著太多太多了。

    軍隊的旌旗出現在大道的遠端,走到最前列的是鳳凰圖案的王旗,陣陣的馬蹄轟鳴聲也遠遠地傳來。

    排隊站在大道上的百官自然是不能伸長脖子破壞肅穆,大道兩旁的黔首則是伸長了脖子踮起腳跟遙望。

    不知道是誰最先發出歡呼聲,有了一個人的開頭之後,迎接大軍回歸的黔首都是張開嘴巴大聲地歡呼起來。

    極少踏上戰車的呂哲,因為場合的特殊性自然是不能再騎馬。此時此刻的呂哲,他是身穿冕服直挺挺地站立在駟馬拉動的戰車上。

    呂哲所使用的戰車符合王室的規格。車身之上有著代表王族階級的雕刻,頂蓋上下垂的篷帳也是采用柳穗模式,戰車的左右兩端固定著一些描繪圖案的盾牌。

    戰車之上有三人,一名是駕車的馭手,此時的馭手是由燕彼在擔任;另一名本來應該是身穿重甲、手持長矛和盾牌的近衛,也叫作禦守,不過現在似乎沒那個必要安排專業禦守,是由司馬欣站在那個位置,司馬欣身上穿的是最新式的板甲,其實也就是與隋唐明光鎧差不多款式的甲胄。一手持著盾牌一手握著腰間的戰劍,顯示出一種威武的模樣;最後一名當然是呂哲這個漢國的君王了。

    其實戰車的人員配置並不單單指車上的三人,正常的戰車最基本的人員配置除了車上的三人之外,戰車後麵還需要擁有“卒”的存在。在戰車廣泛使用的年代裏,“卒”所指的並不是一個士卒,畢竟“卒”在春秋時期代表著一個軍事單位,最低的“卒”編製是五十人。那麽這個“卒”的軍事單位除了跟隨戰車作戰之外還有什麽責任?沒錯了,就是在戰車有需要進行轉彎時,他們需要幫忙抬動戰車變換車輪的行進軌跡。

    呂哲原本可以不使用四駟戰車。六匹馬拉動的戰車都已經準備好了,可是呂哲最終還是沒有使用六匹馬拉動的戰車。六馬戰車是由韓國和魏國王室共同敬獻的“子之車”,四駟戰車則是漢國這邊自己製作。之所以不選擇魏韓敬獻的“子之車”可以解讀為呂哲的謙遜,實際上是魏韓製作的馬車沒有減震裝置。更加沒有車軸,而漢國自行製作的戰車則是有減震裝置和車軸。

    減震裝置不過是讓乘坐起來不那麽顛簸罷了,可是車軸的存在卻意味著可以靈活地轉彎,沒有車軸的戰車想要轉彎還需要停止下來。然後再由人去抬動車輪變換方向。一輛需要轉彎還需要停止下來的戰車,對於呂哲來不止是不方便,還有著更大的麻煩。更是增加了可能出現的危險係數,也就變成不可取的代步工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