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四十七章:函穀關(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9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5:35

    函穀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一直都是秦國抵擋山東諸國西進的雄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有史以來,函穀關發生多次規模甚大的戰役,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穀險,使六**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隊犯秦,“至函穀,皆敗走”。

    “下”一統之後,始皇帝下令拆除“下”城牆,各郡縣的城池先後鑿牆而毀,各個雄關也隨著一道命令而拆除,呂哲來到函穀關自然就看不到曾經的那座雄關,看到的是始皇帝三十六年下亂起之後重新修建的模樣。

    始皇帝下令拆除下的城牆,本意是不想再讓城牆成為割據的依仗,可是下令超出城牆不管是在原有曆史版本,還是在呂哲的這個版本,有沒有城牆都不是會不會形成割據的關鍵,是民心。

    重新修建的函穀關自然與之前的百年雄關無法相比,相傳沒有拆除之前的函穀關城牆高達二十餘米,且是依山連澗而建,虎居龍臥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法。

    現在函穀關然的優勢仍然在,可是草草修補起來的城牆高度隻有六米,與之高聳的山嶺並沒有連接起來,一些部位甚至是因為修建得過於潦草應出現倒塌,再也看不到像是雄關的樣子。

    “國內關隘、城牆全部拆除,為的是減少國內駐紮的兵力,使得軍隊可以調往邊疆或是守土或是開疆,本身的意願是采取內輕外重的治國理念。”蒙恬的聲音比較輕,站在他身邊的是隗林,兩人現在身處被拆除的函穀關遺址邊上,都是一臉的感慨。

    “始皇帝雄心偉略,一些想法並沒有錯誤,可惜的是下初定,一些策略走得有些激進……”隗林已經得比較明白。後麵幹脆道:“六國與大秦的仇怨太深太大,哪是一兩代人能夠泯滅?應當集中精力在內部安穩,過上三四代人使得民心歸附,而後再揮兵向外。”

    談論已經發生過後的事情。再為那些事情來下斷言,其實這種行為都叫馬後炮。

    蒙恬立刻苦笑,事後誰都清楚是怎麽回事,可是在當時又是另外一回事。製定內輕外重的國策是當時的秦中樞都同意的事情,甚至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當時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一是始皇帝權威太重了,沒人敢於有任何的忤逆;其二是戰後六國黔首表現出來的撫順讓秦中樞出現錯覺,認為秦軍兵鋒正盛沒人敢於起事;其三是北方匈奴氣焰太盛吞河套進逼鹹陽,南方百越屢屢進犯蠶食南邊各郡縣,秦國不得不做出反應。

    幾種當時的現狀下,要集中精力大搞內部維穩,不去理會匈奴和百越的咄咄逼人,可能嗎?很明顯是不可能的。

    “不是老夫談古問今,想要六國真正歸心太難了,數百年的血仇。潛伏那麽多等待起事的貴族。再有強硬將秦國律法加附在六國黔首身上,沒有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加劇六國黔首的反抗之心……”隗林略略有一絲絲的愧疚,歎了口氣,道:“老夫早早帶著蜀郡歸附當今子,其實已經看出下難以維穩,哪怕是始皇帝在世的時候不亂,二世的時候也必然大亂。”

    蒙恬撇了一眼隗林沉默不語,他不好評價隗林早早帶著蜀郡歸附當今子的舉動。

    那個時候大秦北邊承受著匈奴的巨大威脅,東北、東麵是複立的各國步步進逼。陷入包圍的秦國其實已經有點不好招架,難以保證當時的漢軍西向巴、蜀、漢中三郡的時候能夠出兵守土,也就用三郡之地換取漢軍不出兵,也是用三郡之地從當時的漢國那裏獲得了急需的物資。

    若是在那種現狀下隗林勉為其難地歸附呂哲。這個法其實並不準確,事實是在那之前蜀郡已經與呂哲那邊互相貿易多年,呂哲的統治區向蜀郡大肆購買布、絲綢、蠶食等等商品,蜀郡則是從呂哲的統治區大量購買糧食,雙方在商業上的合作十分緊密,儼然已經是你儂我儂的地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