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五十章:空有其名的阿房宮(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6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5:36

    長安,取意長治久安,會有這樣的名字自然是要搏個好彩頭。

    如果曆史沒有改變,秦國政權崩潰之後,劉邦率先進軍關中占領鹹陽,後麵項羽也率軍進入關中,包括阿房宮、驪山墓群、鹹陽在內的很多地方被“放火狂人”項羽焚燒不是燒個幹幹淨淨,就是變得破敗不堪,迫使後麵的政權想要在關中立足需要新建一城,長安也就那麽自然而然的被建立起來了。

    鹹陽位於多條水道的交匯處,嚴格定義是在渭水北岸、處於涇水西岸、霸水源頭。古人建城講求傍水而建,那是因為人們生活少不得水源,也是為了城郊農耕方便。

    離開藍田,再次途經霸上,呂哲先前沒有走灞橋,看看色尚早也就帶著少部分去看了看。

    霸橋是連接霸水東西兩岸,因為是石橋,且是拱形橋而聞名。

    有一些記載認為霸橋可能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座石拱橋,其實春秋時期的衛國、魯國、晉國邊界就有石拱橋的存在,最為出名的秦國流亡公子監督建造的那一座,連接的正是智氏與趙氏之間的封地。

    後麵到了吳越交戰時期,元塘河、8888,.↗.↙巡塘河、梁塘河也各自建立了石拱橋,曆史記載範蠡帶著西施途經這三條河到了蠡湖。

    呂哲站在霸橋邊上看著霸水兩岸,現在當然是不會有人沿著河流兩岸搞什麽綠化,因此基本是原生態的景色。

    原生態的景色在現代是很稀奇的環境,可是在現如今處處可見,呂哲看的是兩岸邊上的柳樹,想到了漢唐時期因為帝都都是處在長安,人們遠行時總會在霸橋折柳離別。

    其實呂哲也知道現在看到的霸橋不會是日後漢唐時期的那一座。先不談曆史長河中的各種戰亂和破壞,如果曆史沒有被他改變,眼前看到的這座霸橋其實也會在隨後被項羽破壞掉。

    出巡隊伍從函穀關進入秦地,看到的關中比較蕭條,可是沒人知道這不是最慘的,要是沒有呂哲。一旦項羽進入秦地那才叫真正的慘。

    正是因為項羽對關中各地的摧殘,導致秦人別無選擇地站到了劉邦那一邊,可是獲得秦人民心的劉邦受到屈辱之後並沒有選擇馬上與項羽決一死戰。

    反秦大業隨著鹹陽陷落和子嬰被處死告一段落,是時候到了論功行賞和分贓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原本的戰國王室體係早就崩潰,不再看血統來稱王,看的是手中持有的實力,時值項羽最強,那麽當然就是項羽了算。至於“下義主”……也就是那個共同被推舉為盟主的義帝熊心。也隻有一些不如意的家夥還想著燒冷灶。

    熊心是下盟主,冊封諸侯本該由熊心來支持,不過這個時候的項羽剛剛在巨鹿之戰中覺得大勝,又因為一封責問書信將劉邦嚇得屁滾尿流,正是項羽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刻,想都沒想,甚至沒有知會熊心,項羽召集了下反秦的首領。放話要在鹹陽分封諸侯。

    項羽大封諸侯,先進入關中的劉邦沒當成關中王。被支遣到傳中“鳥不拉屎”的漢中。其餘十七路諸侯也各自割地成領,其中隻有哥哥死了繼承魏王的魏豹,劉邦冊封的韓王韓成,與劉邦交情深厚的趙歇,三人是原來的“王”,另外十四人不是原戰國的大臣戰將。就是項羽私人有好感的人。

    章邯獲封雍王,司馬欣獲封塞王,董翳獲封翟王,這三人原本是秦國體係,封地也就是秦國原來的土地。可是這三人身為秦國文武臣子。先投降後又助項羽在關中為虐,秦人對他們的感官可謂是壞到了骨子裏。

    曆史已經被改變,很多原本會發生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許許多多的人有了新的經曆,司馬欣可以在帝國成為武官第一人,比之曆史上封王不如,可是名聲卻是差地別,這就是其中之一的轉變。

    關中是一片故事很多的土地,充滿了各種傳奇人物與名勝古跡,呂哲出巡關中未嚐沒有他人不懂的情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