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五十一章:陪都長安(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20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5:37

    榮譽是福建泉州這邊的人,這幾泉州溫度突然下降,結果中招了。昨實在昏沉得厲害,因此沒有更新,實在抱歉。

    ………………

    收集和囤積的資源是奔著修煉龐大宮殿群去的,可以想象物資到底有多少。

    百年、千年的巨木遍地都是,它們就那麽被放置在光化日之下風吹、日曬、雨淋。巨木之所以是巨木,那是因為它很大,就因為巨大且是從蜀地運出來,運輸上肯定是下了極大的功夫。艱難運輸而來的巨木就這麽放著,不得一些蟲子也必然是會滋生,時間久了朽壞是必然的事情。

    石料倒是普通的石塊,可是一旦石塊大到最也是四立方米以上,那就顯得不再普通了。

    阿房宮這片地形看上去不錯,依山傍水又有平原,建立一座大都會不存在地形上的困擾,可是能不能成為陪都建設所在就值得一再推敲。

    陪都長安注定會是關中的首府,它也將成為廣闊土地上的另一處行政中心所在,不但會吸引達官貴人前來居住,也必然是會發展成為一個泛區域性質的經濟中心,那麽交通是否便利就是很關鍵的問題了。

    李斯估計也不是那麽肯定阿房宮地址能不能作為陪都所在,才會一再地變更標準,最後也能作為陵園或是狩獵地。

    其實看阿房宮所在的位置,它的北麵是渭水,南麵是南山,交通的道路可以擇優修建,可是地形上就成為一個狹長布局,從防禦角度來比較不錯,可是作為一個多用途的大都會則是會有限製。

    呂哲一再觀看山川輿圖。腦海中思索著漢室長安的選址,一再確定之後估算阿房宮該是離漢室長安約有四十裏,本來有所猶豫。得出這樣的判斷就再無疑慮。

    “這裏。”呂哲的手指點在軹道的位置上,道:“以這裏為中心。建造長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往後的曆史裏,軹道會消失掉,那是因為漢室長安就選在邊上,隨後軹道這片土地成了長安的一部分。呂哲猜測漢室選擇都城建在該位置與阿房宮囤積的物資離不開關係,畢竟都是現成的材料,不利用不過去。

    皇帝是用不太確定的語氣,身為臣工自然是要給予一些意見。

    很多人先後提出自己的看法,講的還真就是關於利用阿房宮現有資源。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會談到交通問題。

    實際上選擇在軹道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出去建立陪都長安在交通上問題也不是太大,有也隻是陸路交通需要建立新路。帝國對水道利用越來越得心應手,陪都長安的選址不是將潏水、滻水全涵蓋進去了嗎。剩下的疑問就是連接渭水的潏水兩條水道的水位怎麽樣,適不適合吃水深的貨運船隻航行。

    李斯看來是有作過功課,他:“按照帝國的造船工藝,內河行駛的平地長板船,五百噸以上的船隻肯定不行,以下則沒有問題。”

    古時候其實是用“料”來判定船隻噸位,不過因為呂哲推廣新的計數單位,現在民間或許還會在使用老舊的計數單位。官方則全麵采取新的計數單位法。單位換算下來,一料是零點三二五噸,考慮到古人對數量單位的嚴謹問題。五百噸其實就是差不多一千五百料左右的船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