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五十三章:荒唐,卻真實(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011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5:39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打江山易,坐江山難,自古以來便是一種公認的事實。≤,

    打江山是在進行破壞,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什麽陰謀詭計都能用上,越是能厚著臉皮巍山其實背地裏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取得江山的可能性越高,因此自古真正仁慈的人通常都會是他人的墊腳石。

    取得了江山,不再是光靠暴力就能坐穩江山,很多手段也就無法再使用了,厚黑的手段收斂,進行的是懷柔的策略,可是很多一度取得江山的統治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些依然凡事使用暴力手段的人通常對江山的統治不能持久。

    第一代人打下江山,懂得依靠懷柔政策來穩固人心,可是因為選擇繼承人不適當,後麵繼位的統治者或是因為昏聵,或是因為做事過急,國家政權二代而亡的例子也有不少。如秦二世,隋二世這兩個比較出名的例子,又有很多根本就不出名的例子。

    觀看華夏曆史,從來都不缺雄才偉略的英雄豪傑,可是真正能夠做成事情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此也就有“時勢”兩個字。

    時勢是什麽?不就是時機和運勢嘛,在正確的時機選擇了正確的做法,本身運勢又足夠,才成事。

    民心思定,那就不該啟動大工程,像是劉漢政權的選擇就是重用黃老學派,執行與民休息的國策。

    與民休息不過是官府不額外攤派徭役,對稅收政策也執行低稅收策略,民間是一種放任自流的現狀。這種政策的條件下,漢初民間的現狀是,鄉間豪強頻出,遊俠之中也出現大豪。民間出現了什麽矛盾那都是平民自己的事情,仇恨並沒有被轉移到官府身上,也就是人民之間的內部矛盾,官府再利用這個矛盾來進行操作,達到統治穩固的目的。

    大亂之後大治,通常都是因為人口銳減。土地的需要被降到最低,不少開國政權有劉漢室的例子在前,差不多都是依樣畫葫蘆學著照辦,有的成功,也不是沒有失敗的政權。成功了的政權基本都是抗住了外部的壓力,沒有成功的政權差不多是外來壓力之下亡國。

    帝國新建之初,不是沒有人提過與民休息的國策,打算用至少三十年的時間進行沉澱,用時間的流逝來讓下庶民習慣新的統治政權。不過帝國的統治者是呂哲。是一個習慣了高度生活節奏的人,別是沉澱三十年,三年都靜不下來。另外就是呂哲很清楚現在的時勢,三十年什麽事情都不幹,目前已經展露猙獰的匈奴人就該西滅西域、東征東胡,整個草原都被冒頓征服之後,帝國將會麵對什麽?

    “不是無償徭役,帝國也重軍功。”呂哲對著一眾將校笑道:“帝國不是以徭役形式征召士卒。強迫他們去征戰。”

    將校全部都是點頭,他們對此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軍隊一大改革就是軍餉的出現。從無償的徭役變成了有償的雇傭,成為一名士卒並不比在家勞作獲得少,軍餉足以支撐一個家庭的費用,這是有史以來史無前例的變革。

    除開軍餉之外,戰時有津貼不,傷殘乃至於是戰死還有後續的撫恤。等於是再進一步解除了士卒的後顧之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