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也算是物盡其用(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0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6:32

    “我們的老爹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肢解自己的國家!”呂議顯得有些氣呼呼,他對呂啟:“領主自治已經被周王室正式不適用,眾多的領主會在逐漸吞並中自決出幾個比較強大的諸侯王……不!或許在產生強大的諸侯王之前,他們就會不斷試圖削弱帝國!”

    呂議不得不激動,在他看來自己的那個老爹真的是糊塗了,帝國情勢一片大好,眼看稱霸世界島的計劃正在一步接近著實現,但是作為帝國皇帝的老爹卻因為國內看似出現不穩的苗頭,並且不是會出現叛亂的不穩,想要指點地圖分封領主。

    在後世看來,周王室的分封是延長了王朝的周期,可實際上王朝並不是服從在一個中樞的領導之下,國家不是一個領袖,甚至出現過非一個民族的情況,等於是實際上分裂了一個偌大帝國。

    從始皇帝一統下之後,華夏民族從來都有一個“大統一”的情結,隻要是身為領袖就絕對不會允許國家存在分裂的情況,因此華夏民族所擁有的土地才會一再增加。

    華夏族群的土地是怎麽增加的呢?從兩漢帝國之後,隻有少數強勢的皇朝在進行主動的開疆拓土,更多的時候是華夏族群被擊敗導致亡國,然後擊敗華夏族群的勝利種族以少數統治多數,等待華夏族群推翻奴役自己的政~權之後,理所當然地將曾經勝利者的土地也視為華夏族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毫無疑問,呂哲也是一名有“大一統”思維的人,他無法忍受非一個領袖、一個中樞、一個民族的情況存在。

    呂啟則不然,他很清楚自家老爹為什麽那麽做,那麽做之後又會帶來什麽效果。

    實際上,呂哲作為初代皇帝那麽做。給予國家帶來的開拓動力真的不是一點半點,若沒有分封之前是國家中樞(皇帝)推動的向外擴張,分封領主之後就該是以勳貴階層主動地向外進行開拓。

    任何一個帝國的擴張都不是永無止境,再強大的帝國也會有自己的受限範圍,要是超過擴張帶來的極限,強大的帝國就該不是因為擴△⑨△⑨,張而變得強大是因為擴張致使自己走向衰弱。

    “……所以。不再大舉動用國家武力進行征討,鼓勵非國家層次的武裝團隊向外擴張,對於帝國來才是有利的。”呂啟思量了一下,對著氣呼呼且好像沒有聽懂的呂議:“勳貴會是第一批以私人名義向外擴張的群體,但他們不會是第一批也不會是最後一批,隻要勳貴向外開拓獲得的利益足夠誘人,民間的氏族與豪紳必然緊隨其後,有了氏族與豪紳的加入等於是形成一種社會效應。”

    呂啟沒有出更專業的名詞,那叫“全民族殖民時代”。因為不斷向外開拓和掠奪,很多時候將不再單純以占領土地為首要目標,是控製一個地區之後進行商品的傾銷。

    當然,華夏族群想要進入殖民時代或許有些難,縱觀曆史的任何一個朝代,無論是以華夏本土族群為主的“中央之國”,還是胡人統一之下的“中央之國”,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有過殖民的曆史。

    為什麽華夏大地無法進入殖民時代?那有些很多的因素。第一個原因就是華夏從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製度之後,除開皇帝擁有自己的私產。其餘任何人從根本意義上不再擁有私產,皇帝作為奴隸主可以擁有一切。

    通常情況下作為奴隸主的皇帝其實很少進行破壞性的掠奪,真正掠奪人民最多的是奴隸主的仆役……也就是官員。在可以肆意掠奪的環境下,以儒生為首的一幫文官率先提出“士農工商”的排位,確定自己領先地位的同時也是創造合理和合法的掠奪環境。

    商人在曆朝曆代成了最卑微和下賤的人,他們比農民和工匠有錢。但是在社會上沒有任何的地位可言,為什麽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那是因為官方在“養豬”,商人對於官員來就是一群可以養肥的豬。而豬什麽時候被宰,幾乎是要取決於官員的心情。恰恰是這種現狀下,無數代的官員一致打壓商人。為的就是有需要的時候拉出一頭“豬”宰掉,宰的時候還要讓萬眾歡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