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破局(3/5)

作者:雷薇字數:2512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37

    不過,李世民錄取人才看重的是能力,許敬宗最大的特點就是文筆好,李世民命他做史官。於是,許敬宗揣摩李世民的意思,把李淵、李世民這兩朝的實錄(帝王起居注)改了又改,醜化李淵美化李世民自不必說,對自己厭惡的人,也不忘抹黑幾筆。李世民讓這樣的一個人做史官,就是看重他能為自己宣揚明君的美名,對於他的其他行為,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過火,他就不幹涉。於是,許敬宗平平安安地坐著高官的位置。

    但李世民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錄取人才不計較這個人的出身和人品,在重要位置上卻不會安排人品不過關的人。小人有小人的作用,君子有君子的作用,李世民真正信任的仍然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這樣的大臣,所以許敬宗的官職體麵——銀青光祿大夫,卻沒有多少實權。如今,他看到了一個升職好機會。

    尋找支持者的不隻是李治,還有武則天。武則天明白資源隻有在自己手裏才是安心的,不論為了現在還是為了以後,她必須在外朝培植自己的親信。於是,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又一次成為外朝與內宮之間的聯絡員,當武則天察覺某位官員可能支持自己,楊氏就會親自籠絡,而這種行為也不會引起李治的懷疑——他認為賢內助正在搞夫人外交,幫助他鞏固地位。正是這種掉以輕心,導致後來朝堂之上,有人支持他,有人支持他的“賢內助”,由此引來不少紛爭。更導致了李治死後,武則天能夠迅速地攬下政權。

    “立武派”的勝利

    李治和武則天驚喜地意識到,朝堂之上,支持他們的人越來越多。既有皇帝的提拔,又有未來皇後的籠絡,“立武派”形勢一片大好。

    很多曆史書籠統地把支持武則天的人定義為某種集團,例如不得誌的寒士階層,與關隴集團對立的山東集團,從政治成分、經濟利益等方麵解釋武則天的勝利。但就武則天個人而言,她不代表任何階層的利益,也沒有強大的外戚支援,她隻是順應形勢,爭取了能夠支持自己的人。而這些支持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處於大唐管理層的中層,懷才不遇,迫切地希望爭取出路,得到更好的職位。

    同樣也不能籠統地說武則天的支持者都是如李義府、許敬宗一樣的小人。政治本身是多角度的,每個參與其中的官員會根據自己的立場與思考做出選擇,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長孫無忌式的眼光,能夠看到立武為後的危害,他們隻是單純希望自己能夠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何況,在封建王朝,支持君主的決定也是一種效忠,支持李治不會為他們帶來心理負擔,即使長孫無忌這些大臣不斷陳述這件事的危害,他們也隻覺得這些老頭子危言聳聽。的確,就算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本人,也料想不到武則天有一天竟然當了女皇,在一個男權社會,如果不是武則天橫空出世,後世人也不會有如此荒謬的想法。

    另外一部分支持者是牆頭草型的,看哪邊態度強硬就往哪邊倒。他們並不是想要爭取更高的官職,隻是看到了武則天的厲害和李治的決心,不想跟著長孫無忌這些有資曆的老人去得罪皇上,他們選擇了比較厲害的一方,為的是保全自己。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還有一部分人始終持不參與態度,例如李勣,即使他說了一句讓李治放心的話,也不能代表他支持武則天,畢竟,他也沒有明確地反對長孫無忌。這樣的人是中立派,不想趁機討好任何一方,也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他們的特點是不同意不反對不表態,隻在被追問的時候才說一句輕飄飄的話,例如“這是陛下的家事”。

    很明顯,李治不再孤軍奮戰,立後之爭不是單純的“陛下家事”,它是真正的朝堂權力之爭,李治在鬥爭中得到了自己可以信賴的臣子,老臣們逐漸失去了鋒芒。朝堂的局勢越來越明朗。真正獲得利益的人不隻是武則天,還有許敬宗、李義府這些大臣,他們將在不久的將來獲得豐碩的回報。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喜歡旁人捧著自己,武則天目的性強,但李治不是昏君,看重的是大臣能幹活,武則天也不是普通的婦人,隻貪圖眼前的利益。所以,這對夫妻選出的第一批追隨者,也隻能是如李義府、許敬宗這樣有能力、會奉承、懂得見風使舵的人。這樣的人組成的官僚班子雖然不如貞觀政府那樣熠熠生輝,但此刻“衝鋒陷陣”,今後治國理事也出不了大問題。品格差的人未必能力差,這是武則天早就知道的事 。

    擁護者越來越多。從前李治耳朵邊,都是老臣們在說武則天的種種不是,並嚇唬他如果娶了武則天,他就會成為曆史上的昏君,就會因女色誤國,就會……難聽的話聽得越多,李治的反抗意識就越強,老臣們的話就越聽不到心裏去。如今大不相同,耳朵邊又出現了另一種聲音,極力誇獎武則天的種種好處,從各種角度分析重新立後對君主並沒有多大影響,這些順耳的話堅定了李治的信心。

    從前的李治一葉障目,如今他看到了大好河山,即使褚遂良在大殿上把頭磕破,也不能阻止他的決心。最後,許敬宗甚至在朝堂上大聲議論:“種田的農夫收多了糧食,還想換一個老婆,何況是天子?”這句話說得粗俗,把農夫和天子相比,有失體統;古代講究“糟糠之妻不下堂”,收多了糧食換老婆,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說話如此不倫不類,卻沒有人公開指責許敬宗,可見“立武派”已經漸漸占了上風。接下來的行動,“反武派”已經無力阻止,李治也終於開始行使他萬人之上的權力:

    唐永徽六年(655),九月,李治宣布免除褚遂良的宰相職務,命他去長沙做潭州都督;

    十月十二日,李治以“謀行鴆毒”的罪名下旨廢掉王皇後,被同時降為庶人的還有蕭淑妃,他們的家人也獲罪流放;

    十月十八日,由新晉老臣許敬宗領頭,文武百官一齊上書,表示國家不可以沒有皇後,請皇帝立武昭儀為後,李治當即同意,當天,就下了立後詔書;

    十一月一日,李勣將代表皇後尊榮的印璽送到武則天手中,武則天正式成為大唐的國母,李治的正妻,和李治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這一次,她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看向威儀的宮殿,肅穆的群臣,這個時刻,距她初次進宮,已經過了十八年。

    關於皇後“不光彩”的出身,李治在詔書中解釋了一番:“我的皇後是個才德兼備的淑女,原本是先帝的侍女。當年我還是太子之時,因為照顧生病的先帝結識了她,產生感情。先帝見我們二人情深,就將她賜給了我。事情就像當年的漢元帝劉奭和王政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