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破局(2/5)

作者:雷薇字數:2512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37

    曆史上不是沒有皇帝停妻另娶。如果李治想要娶的人不是武則天,也許長孫無忌等人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當他們看到這個女人像一隻欲壑難填的蜘蛛,她織的網先是虜獲了李治,繼而讓後宮都成了她的盤中餐,如今觸角要伸向朝廷,他們怎麽能不反對?在這件事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並不是在為自己爭取地位,而是切實地為江山、為君王擔憂盡忠,可惜年輕的李治無法理解老人們的苦心,他仍然將大臣們的行為視為對自己的挑釁和蔑視,甚至視他們這份忠誠為眼中釘,希望他們趕緊消失。

    這件事不可能如李治所期望的那樣,以和平方式順利解決。李治不是昏君,不會因為自己不能遂心就胡亂殺人,他希望培植自己的親信來對抗“反武集團”,李治急於尋找自己的支持者,而在朝廷之上,長孫無忌的勢力無處不在,想要尋找支持者談何容易。他越是心急,越是想不到解決的辦法,唯一確定的是,他不會對元老大臣們妥協。

    李勣的回答

    真正打破僵持局麵的人不是李治,不是武則天,而是一直對此事沉默不語的元老大臣李勣。因為他太過沉默,起初,所有人都忽略了他,李治也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才想到問問他的意見,且對他的回答並不報以希望。沒想到,李勣卻說出了他最想聽的一句話,一下子樹立了他廢王立武的決心。

    李勣反問李治:“這是陛下的家事,為什麽要問外人?”

    若仔細分析,李勣這句話肯定有政治問題,甚至沒有大臣的責任意識。天子的婚事,絕對不是天子的家事,一國之君婚配也好、擴充後宮也好、生子也好,很少能與國事脫開關係。皇後是天下國母,是一個國家地位最高的女性,國人對國母的期待自然也高,誰不希望自己叩拜的人是一個像長孫皇後那樣的出身大家、知書達理、智慧超群、以身作則的女性?如果皇帝娶個殘疾女人、娶個妓女、娶個二婚改嫁女人、娶個大潑婦,豈不是讓天下人笑掉大牙?皇帝的婚姻大事,一向很難由自己做主,李治想娶自己的後媽,有違人倫孝道,大臣們反對是正常的,就連李治也沒想到李勣會如此幹脆地給予支持。

    李勣會說出這樣一句話,符合他一直以來的處世態度。李勣身為三朝老臣,戰功赫赫,受到高祖、太宗的重視,但他一直明白自己身份的尷尬:他不是根紅苗正的李氏集團成員,曾經跟隨過李家的敵人;他不是李世民身邊的親信,而是李淵的得力助手;他不是李治的太子府中的成員,而是李世民安排的顧命大臣……他受信任,立場卻有些可疑,所以,李勣做起事來比旁人更加小心。他的少說話,多辦事,不得罪旁人,更不得罪皇帝,這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絕大多數事情在他眼裏,都是看看而已,不予置評,隻在上陣殺敵時才顯示出他的英勇果敢,堅毅剛強。因此,他才更讓當皇帝的人放心。

    況且,對於武則天當皇後一事,武將們的反應本來就不像文臣們那麽強烈。武將們大多是粗人,不懂文臣們那些文縐縐的道理,討老婆也隻以合心意為標準,皇帝想要換個合心意的老婆,他們不認為是一件大事。他們每日忙於操練,忙於戰事,更不會留意皇帝的後宮發生了什麽,完全不想理會,皇上身邊的人是圓是扁,他們也從不關心。這也是為什麽李治、武則天一直在爭取文臣們的支持,從未過問武將意思的原因。

    李勣作為武將中的武將,即使隱約覺得此事不妥,但也不像文臣們那麽擔憂。隻是一個女人而已,能有多大的作為?為什麽要為一個女人和皇帝過不去?李勣看得更清楚的是朝中的局勢,皇帝對老臣們已有明顯的不耐煩,這個時候不明哲保身,還要諄諄勸誡,無異於以卵擊石——對方就算再軟弱,也是皇帝,伴君如伴虎,做大臣的怎麽能自恃寵臣身份——身份是皇帝給的。於是,一件鬧得朝堂大亂的大事,被李勣輕描淡寫地簡化為“陛下家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治終於找到了重量級的支持者。更驚喜的是,他們終於發現支持者一直存在,隻是從前的自己一直在考慮如何與長孫無忌和談,忽略了朝堂上的另一部分人。這些人一直被元老們壓製,不得施展抱負,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他們渴望有機會獲得高升,而獲得高升的辦法,就是取得皇帝和未來皇後的歡心。

    第一個旗幟鮮明地擁護高宗立武則天的人叫李義府,李義府的官職是中書舍人,一著不慎得罪了當朝一把手長孫無忌,被從京城打發到偏遠地區為官。任命書還沒下達,李義府仍想掙紮。討好長孫無忌是不可能的,他的朋友王德儉為他出了個主意:皇上想立武昭儀為後,一直害怕群臣反對,你可以麵聖對此表示支持,也許能把禍端轉為福氣。

    李義府當即上書李治,表示他支持李治,支持武則天當國母,並且表示,他這樣的支持者大有人在。這封奏折李治看得心花怒放,他很快撤銷了李義府的調職令,還升了李義府的官。不過,李義府這個人並不是省油的燈,李治選擇他做親信,也給自己的將來帶來了不少麻煩。在看人和馭人這件事上,李治不如他的父親李世民,也不如他的妻子武則天,但在這個時候,李治又有多少選擇呢?

    李義府並不是一個君子,成語“笑裏藏刀”就是由他而來。一個表麵恭敬禮貌謙和,背後不知會如何對待他人的小人,就是當時的人們對李義府的評價。這樣一個人,急功近利,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當然不會如長孫無忌等人那樣,顧慮皇家的體麵,顧慮大唐的將來,他隻看關心自己能不能升官發財,能不能爭取皇帝的歡心。

    他也一如所願地由中書舍人升到中書侍郎,除此之外,李治還賞賜了他不少珠寶。那些在皇帝和老臣之間猶疑的官員很快認清了形勢,特別是那些急於晉升的官員,更是毫不猶豫地站到了皇帝一邊。“立武派”的聲勢一天大過一天,老臣們還在抵抗,但連老臣中,也有人支持李治,這個人就是許敬宗。

    許敬宗也不是一個君子。他的年紀與長孫無忌等人相仿,是隋朝的“官二代”,父親許善心是禮部侍郎,他本來已經有一個還算不錯的官銜。偏偏生於末世,天下大亂,他和父親都被叛亂的宇文化及抓住,宇文化及殺掉了許善心,麵對殺父仇人,許敬宗沒有義憤填膺,而是“蹈舞求生”,這件事很快傳開,在那個注重人倫和義氣的年代,這是許敬宗的一大汙點,也讓很多人因此輕視他。此外,這個人貪財好色,人品上劣跡斑斑,經常受人詬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