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帝後的輝煌(4/5)

作者:雷薇字數:22992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1

    在李治統治後期,唐朝在對外作線上沒有多少建樹,和初期中期的捷報頻傳大為不同。這固然是因為唐朝疆域一再擴大,所需的戰爭費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民生計,導致了人民對戰爭的反感,政府不得不采取息戰政策,以外交為主維護邊境和平;也是因為在這一時期,內政再一次出現波動,李治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武則天的攝政意圖越來越明顯,群臣的反對不時出現,政府在悄無聲息的內鬥中,沒有更多的心力去改善外部環境。

    進退

    武則天能夠順利地在政治上起步,產生影響,達到現今的地位,有一大半是李治的“功勞”,因為李治生病又不信任大臣,才需要武則天坐在朝堂之上。起初,武則天偶爾參與國政;慢慢的,她與李治一起理事,成為“二聖”;隨著李治病情的進一步惡化,與大臣們議事的人多是武則天,而不是李治。大臣們早已習慣了那道簾子後麵威嚴的聲音。

    但在朝廷上,反對武則天的聲音一直存在。

    盡管在成為皇後之後,武則天費盡心機籠絡了一批大臣,但此一時彼一時,大臣們當時選擇幫助武則天,也隻是選擇了李治這個皇帝,他們中的多數人有正統的忠君思想,雖然知道皇後不能得罪,卻也不能認同皇後代替皇帝。而後來提拔的宰相郝處俊等人,更是經常勸李治不要把權力交給皇後。對於反對的聲音,武則天維持表麵上的大度,以求不落人話柄,才能讓聲音不致變大,變強,盡量在自己能控製的範圍內。

    武則天也知道培養自己勢力的重要,從666年開始,她就挑選了一批飽學之士,並特別恩準他們可以從玄武門出入禁中,以示恩寵,這些人以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著作郎元萬頃為首,在武則天的命令下編撰書籍,為皇後出謀劃策。武則天希望這批學士能夠分割宰相的權力,成為她將來的政治力量。

    因為這批人抗議直接從北門出入,就被稱為“北門學士”,他們是武則天培養的另一批心腹,飽學多才,很有見識,今後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但遠水不解近渴,“北門學士”的勢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反對力量不斷增長,已經讓武則天擔憂,而己方力量的減少,更讓武則天驟感壓力。

    唐總章二年(669),李勣病逝,太宗朝最後的老臣在平定高句麗的榮耀中走完了自己戎馬倥傯的一生,其人忠義兩全,其力輔佐三朝,老將軍的去世讓李治和武則天都感到真切的悲哀。多年來,李勣一直是他們的支持者,他的存在就像一個保證,保證朝廷不會出現大亂,保證軍隊忠誠地聽從他們的吩咐。

    特別是武則天,她與這位老人的緣分還要算到更遙遠的年代。在朝廷上,這位老將軍雖然不算她的同盟者,但他的存在,從來不讓她擔心,比起其他宰相,她更信任這位懂分寸、知進退的老臣。李勣重病期間,武則天親自看望,帶著太子看望,一次又一次求醫問藥,顯示出她對這位老先生的尊重和感激。李勣去世,李治和武則天給予了李勣一切能夠給予的榮譽,讓他以最光榮的方式下葬。

    失去李勣,武則天已經為軍方對自己是否忠心而猶疑,好在第二年,劉仁軌上書要求退休,曾立下汗馬功勞的劉仁軌一直反對武則天掌握太多權力。可是這個好消息沒讓武則天高興多久,正月裏劉仁軌剛辭官,三月裏就收到了許敬宗的退休書。

    多年來,許敬宗為武則天做了不少事,從廢王立武開始,他就是武則天的頭號幹將,一直以來衷心擁護著皇後。其人雖然阿諛奉承,奢侈浪費,人品上也總是被人指指點點,但武則天卻必須承認他是自己的一線骨幹。如今他年紀太老,即使想要留也留不住,隻能同意他辭官。許敬宗一走,武則天立刻感到支撐自己的力量少了一大截。

    但這還沒結束。同年八月,九十二歲的楊氏去世。作為武則天的母親,這位由貴族楊家培養出來的飽讀文史的女性,一直是武則天的智囊,武則天進宮是她的主意,武則天能從感業寺回到皇宮,在皇宮一路高升成為皇後,也有她上下活動,四麵出力。數年來,她雖然隻是一介老婦,卻是武則天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武則天依仗的幫手。母女連心,武則天悲痛不已,如今誰還能像母親那樣,一切都為自己著想?

    仿佛是故意要考驗武則天,正在這個時候,各地地震、水旱的消息接踵傳來,受災群眾紛紛抱怨國家總是在打戰,導致稅收激增,如今天災人禍,何以度日?抱怨聲層層上傳,直傳到李治和武則天的耳朵邊。偏偏就在眼近,唐軍和吐蕃交戰,吃了一次大敗仗。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全都擺在武則天麵前,顯然在指責她的失職。

    武則天明白這一關不好過,李治也理解這種壓力。當年李治剛即位,各地就發生地震水災,連綿不斷,這本是自然災害,但人們都在質疑他這個做皇帝的人沒有資格,所以上天降下懲罰。對於這次的考驗,李治采取了老辦法,又是公開責備自己失職失德,又是表示自己要減少宮中開支,和百姓們同甘共苦,渡過這次難關。

    皇帝已經表態,按理說就代表了皇後的意見。可是武則天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這些年來,政事由自己處理,如今就算有麻煩,也需要自己親自表態,不然就會遭到群臣恥笑。這一次,武則天再次顯示出她的大膽和智慧,她竟然對高宗和群臣表示:災禍不斷,全是她沒有盡到責任,她要求避位,以承擔天譴。

    李治曾經想過廢掉武則天,沒想到現在她竟然自己提出這個要求。武則天一臉自責,卻早已把丈夫的心思揣摩得透徹。李治不可能答應這個要求,他雖然性子軟,卻有一國之君的擔當,不會把治國不力的責任推到一個女人身上。果然,李治斷然回絕了這個要求,說皇後隻是代理自己執掌國事,一切政策都是他本人的主意,責任理應由他來擔;而武則天的態度,也讓群臣緩和了不少,這一招以退為進,既保全了自己的麵子,也暫時轉移了矛盾,為自己贏得了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