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高宗逝世(2/5)

作者:雷薇字數:2927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3

    明崇儼順著李治的話題大大發揮一番,大肆議論了太子的作為,然後很肯定地說,李治的第三個兒子很有李世民的風采,是人君之相,堪承大統。李治的三子李顯其他方麵平平無奇,但在身材長相上,卻是人高馬大,很有氣派。明崇儼說了這話,宮女太監議論紛紛,這議論一直傳到李賢的耳邊。沒多久,明崇儼又有了新的論斷,他品評了諸王的相貌後對李治說:“要說起麵相,還是最年幼的相王最為尊貴啊!”此話一字不漏又被李賢聽到。

    朝野上下都認為明崇儼是武則天的親信,在武則天的指使下說了這番話。但結合後來的曆史看,這明崇儼未必是武則天的幫凶,也許真的是一位奇士。他說李顯有君王之相,李顯後來真的做了皇帝;他說李旦最為尊貴,李旦後來也做了皇帝,又以太上皇的身份頤養天年,算是李治四個兒子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不論他是真的有本事,還是有目的的胡言亂語,都讓當時的李賢大為不快。即使有人對李賢的身份抱有懷疑,從沒有人如此大膽地挑唆皇帝。李賢更在意的是李治和武則天的態度,如果李治處罰了這個道士,代表他心中認可太子,不受人離間。但李治根本沒有責備明崇儼的意思,武則天樂得給太子施加壓力,更不會責備明崇儼。帝後的態度讓李賢更為緊張,也更為消沉,對明崇儼有一肚子的恨意。即使在歡樂的宴會之中,李賢也藏不住陰鬱和殺氣,有些大臣不禁為太子擔憂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明崇儼竟然被人殺了。

    明崇儼是李治和武則天的近臣,在洛陽無緣無故地被殺,算得上當時最轟動的刑事案件。關於他的死,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因為得罪了鬼神才被害,有人說他與人結仇被仇家殺害,最讓人信服的一種說法是他在李治麵前誇獎了李顯和李旦,惹得太子一怒之下派人刺殺了他。洛陽城的捕快們到處緝捕凶手,凶手如飛鴻踏雪,不留痕跡,大案成了懸案,更讓人懷疑是太子做了手腳。

    李治對這件案子極度重視,因為明崇儼的醫術、法術和遊說之術,他真的覺得自己的身體比以前要好,明崇儼被殺,一定是有人公然與自己作對,案子遲遲沒有結果,更讓李治不安。相比之下,武則天要鎮定得多,她對這案件表現出適當的關心,卻並沒有十萬火急地要求洛陽官員限時辦案,於是,案子一直在查,一直沒有結果。

    明崇儼案是唐朝的一樁疑案,後來查出的結果沒有人信服。關於這樁案子,意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李賢年輕沉不住氣,害怕明崇儼讒言動搖李治,於是動手除去這個禍根;但反對者認為李賢雖然年輕,卻頗有頭腦,不會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因為事情一發,他會首先被懷疑,情況反而對他更不利。後一派人認為這是武則天有意的安排,為的是更加動搖太子的位置。綜合後來發生的事情,這種懷疑也許更有道理。此時的武則天已經認定李賢是一個不安分因素,想要自己的位置長久,必須除掉李賢。

    李賢並不是沒有漏洞,他太年輕,難免會讓人抓到把柄。何況近日李賢耽於玩樂,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更多了。恰好有個官員不滿太子荒疏,上了一本奏折,說太子在府中豢養男童,有傷風化。武則天看過奏折微微一笑,這是一個多麽好的突破口。她派了一群人衝進太子府抓了趙道生。

    李治還在後宮昏昏欲睡,武則天已經指揮人手審理太子的風化案。這些人級別不低,全是宰相,而且還是武則天一手提拔的宰相,其中裴炎更是武則天集團的新一代骨幹力量。他和另一位宰相薛元超,禦史大夫高智周一起開始了案件的審理。

    趙道生年紀小,皮肉嫩,嚴刑拷打之下,招出了武則天最想看到的結果:

    趙道生承認,刺殺明崇儼的人就是他,為的是保住太子的位置;

    趙道生又說,太子害怕天皇天後廢掉他的位置,與人圖謀造反。

    接下來,在太子府不但找到了刺殺明崇儼的凶器,還搜出了幾百套盔甲,太子要這幾百套盔甲做什麽?在這耐人尋味的疑問句下,風化案升了一級,成了謀反案,昨日還錦衣玉食的太子,一下子被囚禁起來,有口難辯,有冤難訴,也許他早就知道自己早晚會有這麽一天,幹脆聽之任之,沉默地接受了加在他身上的一切罪名。

    而李治在李賢被廢的過程中,顯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當武則天對李治說了事情結果,一直很喜愛李賢的李治不禁再次心軟,開始給這個孩子求情。而武則天,一麵說身為母親,自己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她有多麽心痛;一麵又以皇後的身份,要求李治為了江山著想,不能饒恕這樣一個逆子。最後妥協的仍然是李治,在與武則天的對抗中,他基本沒贏過。

    八月,關於太子的最後處決頒布下來,太子被廢為庶人,被押解回西京長安,後又被流放到巴州,李賢想要活命,於是寫了一首詩給母親,希望她手下留情,即使不對自己手下留情,也放過兩個弟弟。這首詩是這麽寫的: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為可,摘絕報蔓歸。”(《黃台瓜辭》)

    古有曹植為逃避曹丕的迫害,七步成詩;如今李賢為了逃開母親的毒手,也寫了這樣一首寓意直白的勸誡詩。可惜武則天這個人從不願給自己留下後患,她可以饒過的,都是些老弱病殘,不包括年輕有能力的李賢。她不會立刻殺了這個兒子,但也不會給他複起的機會。李賢想到前太子李忠的遭遇,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縱觀武則天對待政敵的方法,“謀反”這個理由屢試不爽,古人有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武則天的政敵們都在她的步步緊逼下成了砧板上的魚肉,而武則天是個慣於斬草除根的人,不給他人留有任何餘地。

    古代統治者最忌謀反,一旦與謀反扯上關係,便是罪無可赦。武則天或用栽贓陷害,或用大獄嚴刑,將謀反之罪定下來,不但鏟除對手,還能借機鏟除對手的集團,順便塞幾個她看不順眼的反對者,有人“謀反”一次,她的勢力就再升一級。她一次又一次嚐到甜頭,認為這個方法最有效,今後還會實施下去,發揚光大。

    最可怕的敵人消失了,武則天終於鬆了一口氣,不論是李顯還是李旦,她都有自信能讓他們乖乖聽話。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英王李顯被封為太子,改元“永隆”,朝臣們看到太子一個接一個被害、被廢,不免神色黯然,即使又一次的大赦天下也緩和不了這種氣氛。新太子李顯不是一個聰明人,他甚至沒有從二哥被廢的過程中察覺到血雨腥風,不過,當上太子的他也並不覺得特別快樂,他失去了往日無憂無慮的生活,開始學習如何當太子。

    新太子的確立並沒有給李治帶來喜悅,他的身體更加糟糕,到了雙目失明的地步。這時候,有個叫秦鳴鶴的醫生進言說,也許開顱放血能夠讓天皇重見光明。開顱術是來自大秦(古羅馬)的醫術,中原地區守著自古以來的望聞問切傳統,外科雖然有一定建樹,卻沒有多少人有開顱的經驗,這個提議可謂大膽之極。

    武則天聽了秦鳴鶴的建議後大怒,認為此人妖言惑眾,想要謀害李治。“打開腦袋”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怎麽可能治病?但李治卻顯示出他有決斷的一麵,他決定死馬當活馬醫,冒險一試,任憑武則天如何勸告,都要接受秦鳴鶴的手術,最後,天後讓步。從這個手術也能從側麵證明,李治並不是事事依從武則天,他仍然有決定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