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誰家天下(2/5)

作者:雷薇字數:18956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9

    而此次叛亂唯一的亮點,是那篇連武則天都拍案叫絕的檄文,它的作者,大才子駱賓王則不知下落,民間有傳聞此人避禍出家。數年後宮廷詩人宋之問被貶,曾在杭州靈隱寺作詩,吟出“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而後才思塞滯,在庭中冥思苦想,一老僧言道:“何不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大歎妙句。第二日再去尋找老僧,老僧早已離去,一個小和尚偷偷告訴宋之問:“那個人就是駱賓王!”聲勢浩大的起兵,最後隻留下一個縹緲的傳說,這也許是曆史的逸筆。

    立威

    外麵李孝逸和魏元忠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叛亂,洛陽城裏武則天快手快腳地將宰相裴炎打下大獄,命人審問裴炎為何要造反——造反者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裴炎雖有私心,卻也一心為王室考慮,哪裏肯承認這種罪名。但皇太後金口玉言,硬說裴炎謀反。

    朝廷畢竟不是武則天的一言堂,裴炎也著實盡到了宰相的義務,大臣們為他抱不平,要求皇太後拿出宰相謀反的證據,武則天一口咬定裴炎謀反,反而要求大臣拿出裴炎沒謀反的證據。朝堂太後說太後的,大臣說大臣的,雞同鴨講,根本無法溝通。

    最後,武則天決定不管大臣們的反對,十月十八日,裴炎以謀反罪被斬。

    裴炎的錯誤在於錯誤地估計了武則天的實力,他太過看重自己顧命大臣的身份,忘記了誰才是朝廷上的主宰。他認為顧命大臣的權力能夠和天後抗衡,並且試探性地挑釁武則天。而武則天卻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直接奪了他引以為傲的權力,證明他妄自尊大的結果不過是以卵擊石。裴炎沒想到武則天半點不留情麵,對曾幫過她的人可以痛下殺手,這時候他即使求饒,即使後悔,也沒辦法保住自己的命。

    程務挺聽說好友裴炎獲罪,大吃一驚。武人性子直,脾氣急,連忙寫下一封奏折替裴炎求情,希望天後念在裴炎有過功勞,從輕發落。武則天幹脆利落,一紙詔書宣布程務挺與裴炎勾結。於是,曾將前任皇帝拽下王位的程務挺也做了刀下鬼。為武則天賣過命的程將軍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令人扼腕。

    曾被程大將軍收拾得人仰馬翻的突厥人聽說這件事後,一片歡呼,連連開宴會慶祝少了個大對頭。開完宴會,他們想起程務挺威風凜凜,心裏仍有餘悸;又想起此人英武善戰,想必是天上神仙,於是為程務挺立了一座祠堂,每次作戰(去大唐燒殺搶掠)前都要拜上幾拜,望程將軍保佑他們旗開得勝。這消息傳到大唐,聽到的人又好氣又好笑,又不禁暗暗惋惜國家少了這樣一位人才。由此也可知,武則天的野心遠在雄心之上。

    裴炎被斬首後又被抄家,官員們發現裴宰相家徒四壁,沒有任何財物,此人雖有政治野心,卻也是一位稱職的、難得的宰相。這件事很快在人們的歎息聲中被淡忘,唯有被囚禁的唐睿宗李旦感念裴炎的擁立之功,若幹年後他登上皇位後,念念不忘地將裴炎追封為大都督,又欽點諡號“忠”,可見在他心目中,裴炎是李唐的忠臣,也是自己的忠臣。裴炎一心擁立李旦,為了李旦費了不少心思,數年後,這份忠心也算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老將軍李勣遭了殃,因為兩個孫子造反,李家一切榮譽都被剝奪,祖墳被掘開,家財被抄沒,直係子孫全都被斬首,李勣原本姓徐,因對大唐功高被賜姓為“李”,如今這一姓氏也被剝奪。這就是武則天的為人,與自己為敵的,即使當年有恩於己,她也決不心慈手軟,留下禍患。就連李家的旁支也紛紛逃竄到邊疆。百年後,吐蕃人俘虜了千餘名漢人俘虜,突有一徐姓男子自稱徐敬業的後代,已在吐蕃繁衍數年,自占土地,自擁兵馬。徐姓男子釋放了千名同胞後飄然而去。想李勣一世倥傯,為大唐蕩平邊疆,子孫卻隻能混跡於邊寨,著實令人感傷不已。

    一場聲勢到達十幾萬人的叛亂,被武則天用了一個多月就平定幹淨。叛亂的首領都已伏誅,李孝逸繼續帶人追捕逃竄的叛賊。這場叛亂雖然打出了光複王室的旗號,但借用一個已死皇子的名字,做的又是攻取南京、劃江而治的勾當,實在不能讓天下人信服。

    何況武則天協理天下這麽多年,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不論朝廷還是百姓都已經習慣了被她領導,沒有幾個人真心響應這支隊伍。徐敬業等人召集的多是監獄裏的犯人和市井上的無賴,這樣的人有投機之心,無善戰之能,麵對朝廷正規軍隊,無異以卵擊石,失敗在所難免。武則天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勝利,穩定了局勢。

    此外,裴炎謀反的消息,由武則天派人送往西京,通知仍在長安駐守的官員們,武則天也想知道這些官員對裴炎一事的反應。使者是郎將薑嗣宗,作為武則天的欽差,難免得意揚揚,一副淩人的架勢。接信的人正是老臣劉仁軌,他問及洛陽的狀態,薑嗣宗誇誇其談,並對劉仁軌說:“我早看出裴炎要謀反!”劉仁軌反感他對朝廷大員的傲慢態度,不動聲色地問道:“你是說你早就知道裴炎要謀反?”薑嗣宗想要繼續誇耀自己的“未卜先知”,連連點頭。劉仁軌暗自冷笑,將這番話寫進一封密信,托薑嗣宗呈交武則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