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81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08

    加之距山海關城西南 15公裏的秦皇島,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終年不凍的然良港,因此在八國聯軍入侵後,成為英、俄、德三國都想獨家占據之地。

    1900年7月10日,八國聯軍有9艘軍艦靠泊秦皇島海岸碼頭,後向東駛去。次日,又有3艘軍艦遊弋秦皇島、山海關、北戴河金山嘴之間,窺探虛實,並伺機登岸。義和團首領段曰禮率義和團600多人於7月11日,進駐秦皇島港,焚燒港口木質碼頭,拆毀港區部分鐵路,嚴陣以待,迎擊入侵者。聯軍見秦皇島已有準備,向西南海域暫時後退。

    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之後,英國海軍司令官西蒙中將主持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共同占領山海關及其附近沿海地帶問題,不過當時山海關是駐有重兵把守,由於山海關是守衛京城的重鎮,因此采用滿漢雙長官製,主將是山海關提督鄭才盛,統領約1500餘人,另有頭品頂戴山海關副都統富順,統領由八旗兵1000餘人;淮軍總兵呂本元部5營2500人,駐守老龍頭炮台;駐山海關山永協副將梁超部1000餘人;統領武衛左軍、四川提督宋慶及會辦武衛左軍、浙江提督馬玉昆部共25營9人,分別駐守關城內外,再加上鄉團、練勇等山海關清防軍,總兵力可達1.6萬餘人。而且在老龍頭海岸築有牢固炮台,其炮位分別列5處,均配備著最新式大炮。因此山海關的守備力量,更是要於津大沽口。

    在舊時空裏,八國聯軍也知道不可強攻山海關,因此逼迫時任全權議和大臣的李鴻章寫信給山海關的守將,要求守將“交出關城及炮台,照辦不俟”。結果鄭才盛棄城而逃,在1900年9月29日,由副都統富順率軍向八國聯軍投降,有強大兵力和武器守衛的山海關一槍一炮都沒有放,拱手將關城交給八國聯軍。後來清廷和各國簽定【辛醜條約】,先後有英、德、法、美、俄、日、意7個國家在山海關駐軍,並建立了六國營盤。(美國駐紮後於1902年撤走,未建營盤)。

    隻不過在本時空裏,由於穿越者的出現,李鴻章並未到北京和八國聯軍議和,而且八國聯軍也沒有精力攻占山海關,結果直到現在,山海關仍然還在清軍的手裏。但由於有這一段曆史,因此穿越者才對李鴻章頗寄希望,既然他在舊時空裏能夠寫信勸山海關的守軍投降,那麽在本時空裏,勸山海關的守將打開關城,讓人民軍進關布置防禦陣地,迎戰俄軍。

    這時長白山艦距離山海關老龍頭港口約有18公裏左右,長白山艦的艦長路凱下令停船,同時放下快艇,送張佩綸、李經方和他們帶來的四名從人上岸。

    快艇離開了長白山艦,駛向岸邊,行駛了大約7、8公裏之後,隻見對麵迎麵駛來了一艘本殼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點,但速度就慢得向烏龜一樣,在船上站立著約14、5名清兵,並且在船首安置了一門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