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首個電站(1/3)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8118更新時間:2020-10-06 06:45:10

    第二章首個電站

    在綿江市研究有關朱世壽在綿江投資建電站的這段時間裏,朱世壽也在積極地開展相關工作,一方麵是他把公司裏的人抽了一些他覺得比較精明能幹的人出來,組建了一個水電開發籌備組,負責做一些電站建設的前期工作,同時,通過他在省城時與電力公司相關人員熟悉的條件,在省電力公司高薪聘請了一個高級工程師作為電站建設的技術顧問。同時,朱世壽還用五千萬資金在綿江市注冊成立了綿江涪陵江水電開發公司。對於在省城的建築公司,朱世壽主要讓高石磊負責,他則基本上把精力都轉到了綿江這邊的水電開發上。

    由於修電站是朱世壽臨時起意想起來的,沒有完全想成熟就到綿江去具體商談,朱世壽自己心中對修電站的相關問題心中完全沒譜。而出於招商引資和發展水電的需要,綿江市有關部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卻比朱世壽強得多。在已經和綿江市的相關部門洽談好,並且確定在綿江境內的涪陵江流域上修建電站的想法後,朱世壽才在聘請來的高級工程師的建議下,找綿江市有關單位收集涪陵江流域的有關地質和水文資料。

    朱世壽就是在這種幾近於懵裏懵懂的情況下,又從建築行業進入水電開發行業。這和他當初進入建築行業的情況基本上差不多。

    市場經濟體製有它運行的客觀規律,那就是利益至上。而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是資金,資本的最大目的是追逐利潤的最大化。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不管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還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正因為市場經濟中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特點,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人對於市場經濟的極端反感。市場經濟的這種特性,不論是文盲還是文人,隻要置身於市場之中,就都會發揮作用。同時,資本還有一個基本特征——那就是風險規避: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會盡可能地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朱世壽感覺房地產行業已經出現風險的時候,主動考慮轉行的這種做法,也是市場經濟特性在他身上發揮作用的結果——隻要感覺能夠獲得最大的利潤,就會自動去追逐。同時,也會自覺地規避可能帶來的風險。

    朱世壽首先修建的是綿江市境內涪陵江上遊綿山縣內的一個電站,這個電站裝機容量隻有五萬瓩。整個涪陵江流域的可開發電量在兩千萬瓩以上,這個裝機五萬瓩的電站,隻是其中很小的一個。由於這是朱世壽進入水電行業修的第一個電站,既完全沒有這方麵的經驗,自身的資金實力也還不允許他選擇裝機容量更大的電站。

    首先從這種小型電站開始,這也是朱世壽聘請的那位高級工程師給他提出的建議。當然,朱世壽與綿江市簽訂的是整體開發涪陵江流域的協議,在今後五到十年期間,至少要開發一千萬瓩以上。

    說實在的,朱世壽能夠和綿江市簽訂如此規模的水電開發協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這個時候,水電開發還是一個空白,雖然全國的缺電情況已經比較普遍,但也還隻是最近一年多的事,還沒有引起高層對水電開發建設投資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出於綿江市急於招商引資的需要。你想,一條河流的開發,沒有幾百甚至上千個億是不可能的。就是朱世壽與綿江市簽訂的開發協議,也明確提出在今後五到十年左右,朱世壽的公司將至少投資五百個億以上的資金開發涪陵江流域。五百個億,在當時,也完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朱世壽之所以敢和綿江市簽訂這麽大規模的投資協議,這一方麵是居於他搞房地產的經驗——就是拿到開發權後,向銀行申請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開發,自己從中賺取利潤。另一方麵也是朱世壽的膽大妄為的結果。有句話講“無知就無畏”,也正是朱世壽的這種無知,也才使他敢於在沒有任何把握的情況下,做出一般人無論如何可能都做不出的事來。中國還有句古話,叫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之所以這樣,那就是因為秀才有文化,凡事總會思前想後,想在起事前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到。這樣一來,自然就成事不足了。這也是市場經濟初期,膽大的人發了財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