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節(1/3)

作者:亞倫卡爾字數:8040更新時間:2020-10-01 03:36:32

    憐。這一大類又可劃分鹹幾個小類,需要分別加以評論。

    每天五支煙型吸煙者:如果他真的享受吸煙的過程,為什麽每天隻吸五支煙?如果他並不享受,又何必要吸煙呢?記住,吸煙並不是習慣,隻是為了緩解毒癮戒斷症狀。每天五支煙型的吸煙者,每天隻有五次機會緩解戒斷症狀,每次不超過個小時。餘下的時間裏,他都要忍受毒癮的折磨,盡管他自己意識不到。他每天隻吸五支煙,或許是因為買不起更多的煙,或許是擔心吸煙有害健康。要說服他相信吸煙並不是享受,比說服一個重度吸煙者要難很多。任何嚐試過減量戒煙法的吸煙者都知道,這種方法非但不能戒煙,而且還是最痛苦的折磨。

    隻在上午或下午吸煙型吸煙者:每天有一半的時間,他需要忍受戒斷症狀的痛苦,另一半時間則都在毒害他自己的身體。如果他真的享受吸煙的過程,為什麽不整天都吸煙?如果他並不享受,又何必要吸煙呢?

    半年吸煙,半年戒煙型吸煙者:他的一貫觀念是我隻要想,隨時都可以戒煙,我已經成功過許多次了。如果他真的享受吸煙的過程,為什麽一年有半年戒煙?如果他並不享受,為什麽一年有半年吸煙?實際上,每次戒煙時,他擺脫的隻是生理上的煙癮,並沒有擺脫心理上對吸煙的依賴。他沒有意識到吸煙是洗腦的結果。每次他都希望能一勞永逸,永遠不用再吸煙,可每次又都以失敗告終。許多人都羨慕這樣的吸煙者,認為他們能夠控製自己的煙癮,想吸煙就隨便吸,想戒煙就可以戒掉。實際上,這樣的吸煙者完全沒有任何控製權。吸煙時他們希望自己戒煙,戒煙後他們又渴望著吸煙。他們永遠無法滿足。事實上,這樣的論斷對所有吸煙者都成立。隻有當某種因素組織我們吸煙時,我們才會把吸煙當成一件好事。吸煙者永遠得不到享受,因為所謂吸煙的享受隻不過是一種幻覺。擺脫幻覺的唯一方法是戒煙,從生理和心理上擺脫煙癮。

    隻在特定場合吸煙型吸煙者:沒錯,我們開始吸煙時都是這樣的,但是很快,任何時間和地點都會成為可以吸煙的特定場合。

    我已經戒煙了,隻是偶爾還會來上一支型吸煙者:他同樣沒有擺脫對煙癮的心理依賴。他有可能一輩子感覺失落,相信戒煙意味著失去了很多東西,也有可能把一支煙變成兩支,三支,重新走上吸煙之路。他們就像處於滑溜溜的陷阱邊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往下滑。他們會重新跌回陷阱裏,隻是遲早的事情。

    除此之外,輕度吸煙者還包括兩類。第一類是那種為了應酬,不得不在某些社交場合點上一支煙的吸煙者。這樣的人其實屬於非吸煙者,他們完全沒有吸煙是一種享受的幻覺,隻不過是想與身邊的人保持一致。我們染上煙癮之前都是這樣的。下一次在社交場合,有人分發雪茄的時候,注意觀察那些吸煙者。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表現得坐立不安,巴不得手上的雪茄早點熄滅,即使是重度吸煙者也是一樣。雪茄越貴,越長,他們的反應就越嚴重

    該死的雪茄仿佛能燒一晚上。第二類則相當罕見,事實上,在我所幫助戒煙的數千人中,這一類吸煙者隻占十幾例。我會用最近發生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位女士打來電話,預約我的個人谘詢服務。她是一位律師,有12年的吸煙吏,每天不多不少,恰好兩支煙。她表現出了非常強的意誌力。我向她解釋,個人谘詢的成功率並不比群體谘詢高,而且隻有對身份特殊、會影響群體谘詢效果的戒煙者,我才會提供個人谘詢服務。她開始哭,最後把我說服了。

    谘詢費非常昂貴。大多數吸煙者都不會理解她想戒煙的原因,他們寧願付出雙倍的谘詢費,隻要能達到她的每天兩支煙狀態就夠了。他們以為輕度吸煙者的生活比重度吸煙者更快樂,事實卻往往不是這樣。在這位女士的例子中,她的父母都在她染上煙癮之前死於肺癌。像我一樣,嚐試第一支煙之前,她電對吸煙充滿了恐懼,而且她也特別討厭煙味。與我不同的是,她並沒有成為一名連續吸煙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