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節(1/3)

作者:亞倫卡爾字數:7856更新時間:2020-10-01 03:36:35

    有一輛車,已經開了幾年,轉向燈開關在方向盤左側。你換了一輛新車,轉向燈開關在方向盤右側。你明明知道開關在右側,但在駕駛新車的頭幾個星期裏,你總是在轉向時誤按啟動雨刷的開關。

    戒煙過程也是一樣。戒斷期剛開始時,過去的觸發機製還沒有完全消失。你偶爾會習慣性地想:我該來支煙了。如果你能徹底擺脫洗腦的影響,這樣的想法就會很快消失。使用意誌力法戒煙時,吸煙者相信戒煙是一種犧牲,苦苦等待某種跡象表明煙癮已經消散,這樣的心態不僅不利於消除觸發機製,還會使之維持得更久。

    吃飯是一種常見的觸發機製,尤其是在飯店與朋友們一起用餐。戒煙者原本就感到非常痛苦,因為覺得自己被剝奪了吸煙的自由。當他的朋友點起一支煙時,他的被剝奪感就更嚴重了。這樣的狀態下,他無法享受與朋友們用餐的快樂感覺,因為他在心理上已經把這樣的場合與吸煙聯係起來。由於這三點原因,他的心理要遭受三重打擊,原本的洗腦效果就更強烈了。如果他意誌力十分堅定,能夠忍住足夠長的時間,那麽他或許最終會接受事實,讓正常的生活得以繼續。然而,冼腦效果並沒有完全消失,他仍然無法徹底享受生活。有的戒煙者完全出於健康或金錢方麵的考慮而戒煙,這樣過了幾年之後,他可能仍然無法擺脫心理上的煙癮,隻能忍受無謂的自我折磨。

    即使是采用我的方法,如果觸發機製遲遲無法消除,也有可能導致失敗。戒煙者會把香煙想像成一種安慰劑。他會想:假如我相信吸煙的確對我有幫助,那麽或許在某些情況下,吸煙就真的會有幫助。

    安慰劑,例如不含任何藥物成分的糖丸,有時能夠產生強大的心理作用,治愈某些真實存在的症狀。不過,香煙絕不是安慰劑。安慰劑的實際作用是中性的,而吸煙則有強大的負麵效應。安慰劑並不是引發疾病的原因,而吸煙卻是多種疾病和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

    考慮一下非吸煙者的情況,或許有助於你理解這一點。假設一位女士失去了她的丈夫。這種情況下,認識她的吸煙者有可能會出於好心勸她:吸支煙吧,這樣可以幫你平靜下來。

    事實上,吸煙絕不可能讓她平靜下來,因為她先前並沒有尼古丁毒癮,也就沒有戒斷症狀需要緩解。吸煙最多能起到心理上的安慰作用,香煙一熄滅,她的悲傷絕不會有絲毫減輕相反還會加重,因為這一支煙已經讓她染上了毒癮。她隻有兩種選擇:忍受戒斷症狀,或者繼續吸煙。如果她選擇了後者,就會掉進煙癮的陷阱無法自拔。這一支煙能起到的心理安慰,絕不會比一句貼心的話來得大。許多非吸煙者都是這樣變成吸煙者的。

    所以,如果你想戒煙的話,必須首先消除冼腦的影響。你必須清楚,你並不需要吸煙,如果把吸煙當成一種享受或者寄托,隻會讓自己痛苦。這樣的痛苦完全沒有必要。吸煙不會幫你享受飯局和社交的樂趣,隻會讓你感覺更加糟糕。記住,飯後點上一支煙的人,並不是因為享受才這樣做的,而是因為不這樣做,他們就無法享受飯後的輕鬆。他們身處毒癮的控製之下,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許多吸煙者都會想:如果有一種對健康無害的香煙就好了。然而,如果他們試一試,很快就會發現,所謂的非煙草型香煙完全無法滿足他們的煙癮。追求尼古了刺激,是吸煙者吸煙的唯一原因。擺脫了尼古丁毒癮之後,你就絕對不需要把點燃的香煙插進嘴裏,正如不需要把煙插進耳朵裏一樣。

    不要無謂地擔心戒斷症狀,告訴自己:我知道戒斷症狀的本質不過是尼古丁毒癮正在消退而已。吸煙的人終生都被這種感覺折磨,所以他們才不停地吸煙。不吸煙的人就沒有這種感覺。這是尼古丁的罪狀之一。現在我已經擺脫了這種感覺,這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