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1/3)

作者:曉風字數:6956更新時間:2019-01-08 19:45:51

    陳子龍意動,勸道:“次尾兄你不妨留下,同弟一起多做些有益民生的事。”

    吳應箕笑道:“我又不懂農事,留下恐無益處。”

    “次尾兄太過謙了……”

    “臥子不必多言!”

    吳應箕打斷陳子龍的話,態度也是十分堅決。見陳子龍有點愕然之態,吳應箕便道:“前些日,我與天如兄問及登萊士子可受壓製,或是不公對待,當時臥子是如何說的?”

    “並無此事啊。”

    陳子龍道:“完全無打製之事,府學並縣學的稟膳生員,原本不過鬥米俸給,大將軍去年年尾給生員每月增益一倍,不時賜給酒肉,諸府、縣生員,無不讚頌,哪有什麽鉗製壓服的舉措?”

    “表麵上是如此……”吳應箕嗬嗬一笑,話到喉嚨邊上卻又咽了回去。

    這十幾天來,他們去了膠州州學,還有即墨縣學,見了不少在苦讀的秀才。以山東這邊的情形來說,在崇禎早年時,登萊窮困不堪,到處都是流民,遼東流民幾萬人,濟南東昌一帶河南流民多,青州府在崇禎早年的記錄裏還有人肉市場,都是窮到不能再窮的地方了。

    曆來科考,江南肯定是大頭,福建江西湖廣諸省也有不少,但山東陝西一帶的生員數量嚴重不足,文氣不張,遠不如江南一帶的大世族,世代應考,有關係網,甚至能揣摩到考題和大致的方向,主考官也多是江南一脈出身,明清之際,江南不少四五百年連續有讀書應考中進士的人家,絕非是表麵上的那麽簡單。

    就因為山東文氣不如江南,所以對所謂的讀書種子,張溥等人自是更加重視。此番看遍浮山一帶,對那些秀才生員,也是多有注意。

    好在,縣學州學都明顯年年修葺,學官們拿著比在別處多兩三倍的補貼,一個個穿著綢緞,臉上放著油光,別的府縣,學官這種佐雜官兒,除非指望童生中了秀才,秀了中了舉人時來送門生紅包,五錢到一兩的包封送到手時,才算有額外的收入,平時就指著一年十幾石米二十幾兩銀子過活,養活一家大小,還不能失了身份,日子過的是苦巴巴的。

    登萊這裏的學官日子過的好,秀才們領的膳米也多,學習的氛圍當然不差。

    但吳應箕知道,看到的隻是表象。

    更多的士紳被商業吸引了,膠州,萊州,登州,威海,登萊一帶出海口多,張守仁一手開創了對外的海洋貿易,巨利之下,不少士紳之家已經不對田地有興趣,轉而將手中的藏銀取出,開始造船和投身商業。

    在浮山海邊,到處都是砍伐下來的巨木,最早的已經曬了半年之久。

    想造大型的福船或是沙船,沒有好木料是不成的,造船的木料最少要曬一兩年,徹底將水氣曬幹,這樣鋸成木料造船不會膨脹吸水變形。

    浮山和靈山就是後世的青島一帶,人口在當時不算多,嶗山山脈一帶積木不少,巨利吸引之下,大木頭快被砍光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