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2/2)

作者:東車君字數:5174更新時間:2019-12-17 16:18:11

    “先聖人孔子曰:‘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下,此之謂三無私。’其意是把‘’視為與‘人’具有相關性的價值存在,或為人可以效法的榜樣。聖人修德配,可助地化育萬物,與‘地參’。”

    鄭玄所,正是《中庸》繼承自周公以來“以德配”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麵,《中庸》又雲:“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這裏的“”就有超越的意思。這是在講“修身”與“知”的聯係,把“知”作為“修身”的前提,與孟子所謂“知”有所不同。

    鄭玄繼續講經:“道是壤之所從出,故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樣;或道雖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變而來的客觀性原則,但卻又是與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雲:‘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世間的‘教’就是效法道。”

    這一段的是,道既為超越自然的主宰創造,存在客觀必然性,則預示效法道的壤就是主客觀的統一。因而,壤並非客觀的自然必然性,而是與自然必然不同的社會必然性。壤是需通過人事修為達到的、彰顯德性而避免作惡的必然性的活動。因此,道在人事上不同於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過主體努力才能實現的社會必然性。所以,《學記》認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雲:“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大學》雲:“惟善以為寶。”所以,人與的關係不是單純的邏輯關係,而是本體上人相通,而實踐上超越饒關係。

    “心為主,身為從,仁德為本,而禮為末。《大學》雲:‘心正而後身修。’《中庸》雲:‘聲色之於化民,末也。’《淄衣》雲:‘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君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明心身關係好比君民關係。心為身之主,身為心之體。心安則體安,心好則體好。反過來,心也會因身傷而傷,不僅有主從關係,還有依賴關係。”

    鄭玄對於《禮記》極為熟稔,這一講就是半個時辰未曾停歇。陳龍聽的昏昏欲睡之際,忽然一聲響亮,原來是鄭玄不知從哪裏變出一根教鞭,敲了敲白板道:“如廁之前,我欲將第三題先出給大家。”

    講台底下立刻騷動起來,連已經睡著的西涼大佬宋建都一下子驚醒過來,他對講經興趣不大,對馬雲騄卻是垂涎已久。鄭玄見大家一下子就精神起來,微笑出題道:“地載萬物,垂萬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地玄黃、宇宙洪荒,與地似乎不可分割,然究竟大還是地大?更重要還是地更重要?與地究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東車君言:保護知識產權,人人有責!若喜歡本書,請拒絕一切免費盜版閱讀,到17K網站訂閱VIP唯一正版,謝謝對東車君的支持,東車君將繼續為您碼字。盜版網站請即刻刪除,本版權隻歸東車君個人所有,任何網站未經東車君同意,不得轉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