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24章 為刀所迷(2/2)

作者:零點Q字數:7012更新時間:2019-03-31 09:56:49

    劈是主要攻擊性刀法之一,所謂“刀劈劍刺。”

    刀由後上向前下直落為劈,力達刀刃,臂與刀成一直線,劈刀時要求鬆肩伸臂,刀身一體。

    劈刀似以斧劈柴,“勢如破竹”,以刃口由上向下劈擊敵之頭、肩、手、臂或槍、棍等器械,雙手舉刀下砍也是劈法之一。

    掄劈刀除沿身體左側,或右側劃圓掄劈外,還有左斜劈刀、右斜劈刀等斜劈法。

    劈刀的意念要先想刀背粗,後想刀刃細,如此可增大刀的殺傷力度,再就是意想左手虎口大張,盡量往後分張,高與耳平。

    刀身猛向左後或右後斜劈之勢為甩刀。

    刀刃由後下向前上方或後上方掄弧為撩,力達刀刃前部。

    正撩刀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由身體右側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刀前臂內旋,刀由身體左側貼身弧形撩出。

    劈刀與撩刀是一正一反,一陰一陽,由上向下為劈,為正,為陽,由下向上為撩,為反,為陰。

    撩刀之勢,如提著籃子往前上或後上甩出去,撩刀須手腕轉變靈活方盡其妙,而手腕靈活轉變的關鍵在於前臂的內旋或外旋,若前臂不旋,手腕是轉不動的,正撩取弓步,反撩取虛步。

    常樂刀體低垂,以右腕為軸,沿身體右側反手向前,再向上撩轉,速度快而勻,當他以右腕為軸掄“提撩花”時,意想右肘裏外側之曲池穴,這樣手腕才靈活,如果想手腕,手腕反而僵滯,撩刀也要意想刀背粗、刀刃細,以增大刀刃的殺傷力度。

    常樂將刀刃向右下方斜劈為砍,其發力於腰、臂,力達刀刃中部,砍刀之勢如投石砸物狀,亦似以斧砍樹。

    砍有砍頭、砍肩、砍臂、砍腿等多種砍法。正麵、側麵、左右、上下大殺大砍,如狂風大作,摧枯拉朽,不拘一格。

    刀刃朝左或向左橫砍為斬,高度在頭肩之間,發力於腰、臂,力達刀刃,臂伸直,“斬”與“砍”同義,但斬法短擊,以斬梢攔擊區別於大劈大砍,故在運動中幅度較,發力緊湊,力達刀刃前端。

    而刀身猛然向下之勢,用力急落為剁,刀刃平剁,剁刀以刀刃由上而下將物壓折而切成兩段,勢如閘門突然墜落,以慣性力自上而下剁擊敵之頭、肩、臂、腿,並以左掌按住刀背下壓之,剁刀為刀身剁或刀頭剁,步法以仆步或弓步均可。

    以刀刃朝左或向左橫砍為掃,力達刀刃,掃刀既有下盤掃,也有上盤掃,下盤掃為橫砍膝下,上盤掃為砍頭抹脖子,如“橫掃千軍”式,旋轉掃要求旋轉一周或一周以上。

    掃刀分正反兩種,正手由右向左為正掃;反手由左向右為反掃,一般多結合轉體掃刀。

    “刀以槍為紮”,主要是刀尖向前直刺,發力於腰、臂,刀尖與前腳合進,臂與刀成一直線身、臂、刀貫通一體,紮與刺同義,但習慣用語中,刀槍為“紮”,劍稱“刺”,棍稱“戳”。

    紮刀分為上、中、下三種不同高度的紮法,上紮刀刀尖高與頭平,平紮刀高與胸平,下紮刀高與膝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