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39章 清軍南下(1/4)

作者:任國成字數:9020更新時間:2019-01-26 11:01:33

    潼關

    黃河浩浩蕩蕩自北而下折而向東,渭河自西而東在拐彎處匯入黃河,兩河把這片高原分為三個區域。往南則是險絕連綿的秦嶺。在秦嶺和黃河之間,則是溝通關中和河南的潼關道。

    自戰國以來,這處通道就是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先秦時函穀‘丸泥可塞’之險要,隨著黃河不斷衝刷以及河水水位變低露出河床而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移的潼關。

    明朝時的潼關,早已不複秦時之險要,隨著黃河水位的降低,沿著河灘岸邊向西就可進入關中。所以潼關就建在黃河南岸河灘上,此處的地形已經不複秦漢時那麽險峻複雜。而且在關城的南麵塬溝之間還有漢時老潼關道,可以繞到黃河岸邊關城之後。當然那裏地形更為複雜,不利於大軍的行進。

    潼關關城以及南麵的各處塬頂,十多萬大順軍分布在這片狹窄的區域,正和數萬清軍出於激烈的交戰中。

    自從三月份山海關大戰失敗,李自成帶著的順軍主力損失慘重,被逼不得不後退回返關中,重整軍力。

    在關隴,在荊襄,還有數十萬順軍。

    各處的軍隊被紛紛抽調關中,李自成手下又重新聚攏了近二十萬軍隊,當然其中的老營主力隻有四萬多人,不過在李過、高一功鎮守的陝北延安榆林,還有數萬順軍主力,其中李過的後營更是順軍五大主力之一。

    抽調軍隊,調集糧餉,集聚實力,伺機東渡黃河和清軍再戰,這就是李自成采取的對策。

    可是,關中河南一帶連綿的戰爭,已經使得潛力耗盡,躲避戰爭使得百姓們無力種糧,再加上幹旱使得這一年的秋收銳減,順軍根本籌措不到足夠的糧餉。

    靠打大戶固然能夠短時間內弄到大量的財富糧食,可是幾年來,河南關中一帶的大戶早已打完,而生產卻遠遠沒有恢複。

    滿清也沒有給順軍重整旗鼓的時間,崇禎十七年十月十九日,滿清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帶領大軍自北京向西一路繞道蒙古進攻陝北,途中把宣府、大同的降軍盡數抽調,總兵力達八萬餘人。

    宣大的數萬明軍原來都投降了大順,李自成沒有及時整編也沒有派出將領統率也沒有監軍,而還是由原來的明軍將領帶領原來的軍隊,可歎現在都給別人做了嫁衣。

    得知清軍攻打陝北的消息,李自成便抽調大軍北上,李自成和劉宗敏更是帶領軍隊從西安北上增援,到達洛川。

    可是,滿清並非隻有阿濟格一路軍隊。崇禎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滿清豫親王多鐸、孔有德、耿仲明統率四萬多八旗兵主力南下,於十一月中旬攻下大順軍防守的懷慶府,十二月初從孟津渡過黃河到達河南府,十二月十五日進至陝州,擊破順軍張有曾部。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鐸軍進抵潼關二十裏外立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