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1章 焦躁(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744更新時間:2019-01-26 11:01:42

    “轟轟轟”

    隆隆的炮聲聲震數十裏,一枚枚炮彈劃著弧線越過數裏的長空,狠狠的砸在城牆上,落在城頭。

    整個城牆都抖了幾抖,被炮彈砸中的地方磚屑齊飛,出現一個個小坑。而城牆垛口很多地方也被砸的破碎,一丈多寬的頂部到處都是磚石碎屑。

    不過這種程度的傷害對高三丈五尺厚度達兩丈的揚州城來說微乎其微。

    揚州有新舊兩座相連的城池,西側的為舊城又稱府城,嘉靖年間為了備倭在舊城和東麵的運河之間修築了新城,是江都縣的縣治所在,又稱縣城。

    新舊兩城之間是內運河,有石橋溝通兩側的城門。

    自陳越去年總督江北以來,為了備戰重新整修了城牆。花費巨資征募了數千民壯對城牆進行了整修,特別是對西麵的舊城。破舊處重新休憩,內填夯土外麵包磚,而且在各處城牆修築了數十個炮台。故,清兵再像另一個時空那樣數日轟塌城牆的現象不會再出現。

    而對清軍的炮擊,揚州城自然也針鋒相對的展開了對射。

    四十餘門紅衣大炮和六十多門佛朗機安放在西北兩側的城牆炮台上,對著清軍大營展開了反擊。就紅衣大炮的數量來說,揚州火炮還要比清軍多一些。畢竟清軍是北方長途奔襲,數千斤重的紅衣大炮攜帶並不方便。能攜帶二三十門已經不錯。

    兵部司務陳於階被陳越委任為炮兵指揮,每日裏指揮著炮手對清軍大營展開了猛烈的轟擊,數十門大炮輪盤開火,逼的清軍遠離揚州城牆十多裏才敢下寨。

    清軍營地距離城牆過遠,紅衣大炮無法威脅其大營,隻能轉而對清軍炮陣展開對射。不過這年頭火炮的精度太差,紅衣大炮裝填的又都是實心炮彈,雖然居高臨下想擊毀清軍炮陣也不那麽容易。而且每次發射需要引藥十餘斤,鉛鐵彈丸重達十斤四兩,每一次發射都耗費數兩的紋銀,所獲又寥寥無幾。最後陳越下令,隻保留數門紅衣大炮對清軍炮陣回擊,其他的則停止下來,等著清軍攻城時在開火。

    站在北城敵樓,舉著千裏鏡觀察著遠處清軍的營地,看著野地裏數千名被清兵強抓的壯丁正在挖掘著溝渠,陳越臉上陷入了沉思。

    揚州重鎮大城,非泗州縣城所能比,清軍想輕易攻破不是那麽容易,想必清軍統帥也知道這一點。

    而觀清軍的動靜,也分明是做著圍城久戰的準備。

    數千壯丁在野地裏挖溝渠,分明是想把揚州護城河內的水引走。揚州護城河寬達十丈,與運河相通,不解決了護城河清軍休想攻打到揚州城下。

    當然,清軍也可以通過架在護城河上的石橋過來,揚州重鎮大邑,人口眾多商業繁茂,自然不會靠什麽吊橋溝通內外,在每一座城門外,都有石橋架在護城河上。不過石橋狹窄,陳越每一座城門外都派了一營兵駐守,就駐紮在城牆和護城河邊,隻需要數門火炮,就可以完全封鎖住石橋,清軍想通過石橋進攻城牆,那就先忍受巨大的傷亡吧。

    很明顯,清軍沒有強攻石橋的打算,而是想引走護城河的水,從其他地方發起進攻。隻要能輕易跨越護城河,僅靠駐紮在城牆外的兩三萬明軍根本不顧過來這麽長的城牆,那時清軍就可以隨意選擇進攻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