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10章 兵臨膠州(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536更新時間:2019-01-26 11:02:49

    海州,東臨大海,背麵便是山東青州府。而在曆史上,海州原本便和臨沂等山東領土同為東海郡、東海國,大明時才把海州劃到淮安府治下。事實上海州人和山東人語言風俗更為接近。

    陳越率領兩萬主力偃旗息鼓,以金鑫為先鋒,從淮安渡過黃河後徑直向北,經沭陽折往東到了海州。

    而現在的海州,還是大明的治下,大明在海州有知州等地方官和千餘士兵。聞知大軍前來,海州知州慌忙出城迎接,陳越卻沒見他,而是由一員偏將接見了他,告訴他大軍是途徑海州往北進入山東,支援山東義軍去得,卻是連陳越的身份都沒有暴露。

    秘密行軍突襲山東,本就是事先指定的策略。雖然大軍行進不可能做到沒人知曉,但至少不能暴露陳越在軍中的消息,否者若是為清軍得知,肯定能弄清明軍意圖。

    而這一年多來,經常有朝廷的人從海州北上,甚至有船隊經海州海岸來往在山東和大明之間,海州知州對此早已見慣不慣,他隻是關心這支大軍的糧草補給問題。畢竟一支多達兩萬的軍隊,若是糧草需要由海州支應,他的壓力會很大。而按照大明的規矩,軍隊在境內路過時,糧草都應該由途徑的地方官府負責。

    好在這支軍隊並未難為他,沒有提出糧草的要求。因為在出發前,陳越早已下令製作了大量的幹糧隨軍攜帶,以麵粉摻著芝麻花生,炒製成炒麵,裝在長條形的布袋裏,每隻布袋能裝十五斤炒麵,斜挎在士兵背上。

    光是這些炒麵便足夠大軍半個月的口糧,而從淮安到膠州,也就七百裏,按照每日行軍五十裏的速度,用不了半月便到,到了膠州,便能和海路的呂泰會合,在呂泰的船隊裏,裝載著十萬擔的糧食,足夠大軍一年所需。

    軍隊連海州城都沒進,隻是派人采買了一些蔬菜糧食,全軍飽食一頓在城外紮營休息,次日一早便繼續往北。

    第二天上午,得報官兵已經離開,海州知州出了城門,看著空蕩蕩的營地,暗自感慨,這支軍隊行止有矩,買賣公道,不擾民不肆掠,有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軍隊了。

    出了海州,經沂州、呂州便可進入青州府中部,這裏路途平坦人口稠密。不過陳越並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選擇了五蓮山東麓的海邊地帶通過。

    自東北向西南方向的五蓮山坐落在青州府東側,在山脈大海之間有寬十數裏的陸地,但是因為海水的侵襲,多是鹽堿地形,不適合耕種,除了一些灶戶在此熬海煮鹽,普通百姓並沒有多少。

    陳越要去的是膠州,從海邊行走距離最近,五蓮山東麓又是平坦的地形,方便大軍快速通過,再加上他手下的都是輕裝步兵,沒有車馬輜重沒有火炮,士兵們除了隨身攜帶的武器糧食以外,便連盔甲都裝在了海船上,所以行軍速度很快。

    當然這樣的軍隊防禦力很差,沒有盔甲沒有盾牌,沒有支援作戰的輜重,一旦遇到清軍主力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陳越沒選擇從臨沂呂南人口稠密的地方行軍的原因。不攜帶輜重盔甲行軍速度自然快,當然要避開清軍主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