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0 一書在手(1/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68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41

    

    一座連接溪水和陂渠的翻車(龍骨水車),正鋪設龍骨。這也是個大活。

    參考一輛牛車的價格,劉小胖給了三千錢的作價。

    三千個五銖錢,是什麽概念。不妨參考一下物價。

    牛肉一斤不過二十錢。

    一頓便飯約莫三十錢。

    臨時雇來代管稻田的族人,一月百餘錢。

    二十個上好的馬蹄金餅,馬市可換三十萬錢!

    一段時間,劉備母子確實吃穿不愁。

    至於說夠不夠用,那要看怎麽用。生活無憂,造反不夠。

    有了田產,就不算是賤民了。工匠們入籍樓桑村後,編戶過百。老族長很快就能從‘父老’晉升為‘裏魁’。在鄉裏說話,也更有分量。

    這批工匠,給村落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修繕祖宅、修葺官道,村中祠堂也煥然一新。

    祠堂又叫祠室。上古時,稱為宗廟。

    《禮記·王製》載:“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隨著時代變遷,禮樂崩壞。上古的禮儀,今多已不適用。然而,即便到了此時,祠室非達官顯貴不可建。

    劉備王族之後,祖上為侯。即便家道中落,‘陸城侯’這一支的塚祠還是有的。

    與那些由民眾出資捐建的名人塚祠不同。陸城侯的祠堂,是樓桑村的劉氏一族自籌資金修建。

    祠堂,亦稱塚祠、廟祠、食堂、廟祠、齋祠等,一般有土木結構和純石結構兩種。

    由於種種原因,土木結構的祠堂,現已無蹤。所幸在宣帝重臣,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的家族墓園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幾乎可以複原的祠堂。祠堂遺址長、寬各十九米,基址門道向東,麵闊三間,進深五間。南、北、東側為鵝卵石鋪設的散水,內為磚鋪回廊,再內側為礎石。祠堂的台基、柱礎、門道、回廊、踏步、散水等建築遺跡保存得十分完整,另外還發掘出方磚、條磚、空心磚、筒瓦、板瓦、瓦當等建築材料……

    足見祠堂之宏大。

    相比起來,劉備家的陸城侯祠,就顯得沒那麽闊氣。

    究竟是先有陸城侯祠,還是先有樓桑村。老族長也語焉不詳。究竟是不知道,還是不想說,劉備也沒有深究。

    知道自己是王族遺脈,就夠了。

    或許圍祠而居,也正有此深意。時時提醒族人,不忘複爵大業。

    中山靖王多達百子,第五子封陸城亭侯。武帝時坐酎金失侯者一百六人。張王李趙遍地劉。不知其他家,是否也如涿縣劉氏這般?

    話說,劉備能成就日後之劉備。不曉得是不是也與家族之野望,有關?

    不然黃巾作亂,遍地漢室宗親,為何唯有他聚三百起兵討賊?

    這些細節,都是劉小胖最近想到的。

    最近他正拜讀前任尚書崔寔的《四民月令》。崔尚書乃涿郡安平人,因黨禍免歸,現閑居家中。

    書中詳細敘述了貴族田莊一整年的農業活動。對穀類、瓜菜的種植時令和栽種方法,詳盡所述;亦有單獨篇章介紹牲畜、紡績、織染、釀造、製藥等手工業;還有學塾、宗族、親戚、賓客、部曲等莊園建築、人手的布置調用。

    生產、經營、教育、防禦、內政、外交……

    堪稱莊園主的百科全書。

    簡而言之,一書在手,莊園我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