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11 計程馬車(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33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08

    價格分兩種。

    單人計價:一裏一錢。

    包車計價:一裏五錢。

    因何包車價貴,乃因包車更加便利。若要清淨獨行,自然包車最好。

    僦車館一開,舉邑轟動。尤其是學壇眾多學子。不少寒門庶子,家中養不起馬,亦無車。往來頗為不便。如今有了計價馬車,自當喜從天降。

    得知這些僦車,乃少君侯出行車隊所用乘車時,眾人尤為感激。亦多敬佩。

    須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許的僦費。

    劉備遠未成年。便讓將人在門前豎了兩塊上馬石。

    上馬石起於秦,興於漢。相傳王莽個子矮小,不易上馬下馬,豎立上馬石,乃成風尚。宋朝的《營造法式·石作製度·馬台》記載:“造馬台之製:高二尺二寸,長三尺八寸,廣二尺二寸。其麵方,外餘一尺六寸,下麵作兩踏。身內或通素,或迭澀造;隨宜雕鐫華文。”由此可知,各地眾多的馬台地名,都應與上馬石有關聯。

    後世上馬石多為漢白玉或大青石質地。一石分兩級踏步,第一級高約一尺三寸,第二級高約二尺一寸,寬一尺八寸,長三尺左右。上馬石側麵呈直角,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尺,高近二尺。底為須彌座,邊框飾祥雲紋飾;一級踏台長方形,樸素無華,長約二尺半;二級踏台比一級高約一尺,平麵二尺正方,周邊雕塑出繁縟精美的紋飾的錦緞和金錢,寓意‘錦繡前程’、‘福在馬前(錢)’或‘馬上前(錢)程’。諸如此類。

    之所以是兩塊上馬石,而不是一塊上馬石,一塊下馬石。蓋因‘下馬’寓意不好。於是棄用。

    劉備設此石,本是為自己上下馬方便。

    不料樓桑邑民紛紛效仿,遂成風尚。除了上馬石,門口左右還設有拴馬樁。亦稱拴馬石。同樣,邑民紛紛效仿。此石甚高。劉備心憂賊人借此石,翻牆而入。這便悉數撤去。改為沿牆邊,橫置一根石梁。石梁上間隔著雕有麒麟瑞獸。將韁繩拴於獸頸,自當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紛紛效仿。

    邑中馬匹、車輛漸多。湯池、酒壚、客舍……後院雖都能停車。奈何車輛眾多,無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還是因樓桑地小而樓高。市長耿雍和置長崔鈞紛紛來找。

    劉備想了想,這便笑道:何不建泊樓?

    兩人忙問:何為泊樓?

    劉備便將後世的垂直停車場,娓娓道來。

    兩人聽完,這便茅塞頓開。既能建樓住人,為何不可建樓停車?

    42737/2615923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