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23 文無第一(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30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12

    想到這裏,劉備不禁慶幸。

    蘇雙忠厚。‘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果然是我劉備的兄弟!

    將鮮卑戰馬送與這群遊俠。遊俠感其恩義,遂一路盡心護送不提。

    寒露剛過,邑民便磨刀霍霍,整修收割工具。

    樓桑方圓十裏,皆是水田。大多是旱地改水田。第一年尚能收穀五石。今年已是第二季植稻。無論農人經驗還是水田地力,都比去年要好。老族長估計,怕有六石畝產!

    經驗好不用說。為何水田地力也好?

    殊不知,正是樓桑地下管網的功勞。舉族建樓時,劉備先修了地下管網。水網皆用陶管鋪設。且雨汙分流。簡而言之,雨水和汙水,是兩個水網。互不幹擾。

    雨水流入清溪。汙水注入陂渠。

    兩萬餘人的邑落,人吃馬嚼,每日積糞何其多!經由雙甕化糞稀釋後,沿陶管流入陂渠,滋養十裏水田。焉能不肥?

    雨汙分流後,汙水口遠離樓桑,就近滋養水肥田沃,邑中亦無屎臭之弊,且還不會汙染清溪水道。三全其美。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青蛙一個都不能殺。捉蟲全靠它。田中魚蟹,盡可捕來。這就看出兩麵坡頂的好處。家家戶戶,院前簷下、向陽屋頂,皆曬滿魚幹。因常吞稻田落花,故而肉質鮮美,透著稻花香甜。

    食魚漸成風尚。蒸煮都可,劉備卻下令,不可多做生魚片。以防寄生蟲病。

    稻花魚,禾鯉幹。

    亦漸成為新的樓桑特產。

    老族長來說:魚蟹產自稻田,理應交稅。

    劉備笑著搖頭:叔公,切莫與民爭利。

    老族長又說:今年大熟,畝產六石。仍三十稅一否?

    原來,這個時代,田賦都是事先擬定好的。無論豐產還是歉收,哪怕絕收,都要按比例納稅。雖說一旦受災,朝廷亦會適當減免。然對個人來說,卻著實不易。若別人都大熟,獨你歉收。又該如何?

    劉備想了想道:仍三十稅一。待收割後,再定均產。若不然,仍以畝產五石計。

    老族長歎氣:真,人主矣。

    老族長的感歎,事出有因。劉備此種浮動稅率,看似對農人不利。其實卻是最大的保護。豐收多交。歉收少交。絕收則無需交!

    少君侯有言在先,隻收糧,不收錢。

    無它,銅錢實在有太多。

    霜降剛過,田氏商船已到淶水海口。泊在樓桑港口的百石商船,這便順流而下,穿橋吊、過橋樓,入白湖、出水砦。趕往渤海,接回人員馬匹。回來時,已是立冬前後。

    稻穀收割已經開始。

    渠道內扁舟往來,一片農忙景象。穀穗金黃,人人皆有笑臉。還有舲舟兵船,不時往來於清溪溝渠。日夜巡邏,謹防宵小。

    蘇雙和張世平,亦喜氣洋洋。尤其是蘇雙,遠行一趟,讓他倍加想念劉備和劉備家後院的雙排大馬廄。

    與蘇雙並立船頭的張世平,嗅著濃鬱的稻香,這便衝身後說道:“徐義士,前方便是樓桑!”

    42737/2615924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