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1 直搗敵巢(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08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32

    劉備不知道。曆史上的此次北伐,經過是這樣:熹平六年八月,靈帝以鮮卑連年入塞抄掠邊郡,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代郡)、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餘裏,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大敗漢軍。夏育等軍輜重盡失,戰死者十之七八,三人僅率數十騎逃回。論罪當斬,繳贖金免死。皆以敗軍之罪貶為庶人。此後,鮮卑兵勢更盛,連年犯漢邊境。

    這段曆史語焉不詳。究竟出塞後發生了什麽,已無人知曉。然從史書短短數語中,卻可窺探一二。

    漢庭遣三大良將,兵分三路。且皆是騎兵。顯然行的是搗巢之策。

    漢軍出塞二千餘裏。而彈汗山距離高柳縣,不過三百裏。若直搗敵巢,又如何會轉戰兩千餘裏。說明,鮮卑王庭正如烏蓮所說,趕在大軍到來前,遷徙到了別處。漢軍一路追擊,故而轉戰兩千餘裏。具體路線未知,單從‘二千餘裏’便可知,其中頗多曲折。

    一路追擊。漢軍連續作戰,軍心疲憊,人困馬乏。兵力在追擊過程中,漸被鮮卑狼騎蠶食。最後鮮卑四麵合圍,一戰而滅。

    此戰,北地精騎盡數折損。南匈奴王屠特若屍逐單於重傷,第二年便暴斃。數年前,伊陵屍逐就老單於去世,屠特若屍逐剛剛繼位,如今一戰殞命。引匈奴動蕩,激發內訌。

    再無力抵禦鮮卑南下。

    萬幸,四年後正值壯年的檀石槐無故暴斃。鮮卑亦分裂成三部,各自為政,互相攻伐。也無力吞並蠶食漢土。

    黃忠說,最快八月,最遲九月,朝廷便會發兵。

    劉備點頭稱善。

    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可供劉備轉圜,需早做準備。

    這便秘密安排侯府良匠,打造守城諸器,製備行軍幹糧、草料不提。

    事關機密。不宜書信。烏蓮遣親隨北上。很快,右北平烏桓王烏延便傳回胡語口訊。說,出盧龍塞四百裏,可達白檀屯戍城。

    盧龍塞,位於徐無山麓最東,坐落於兩山之間。左側梅山,右側雲山。

    西漢時,漢與匈奴在右北平一帶長年作戰,盧龍塞還算暢通。但從東漢建武年間至今,一百餘年,這條關路人跡罕至,隻有“微徑可從”。出行不易不說。竟有數百裏路程。

    再者說,何為屯戍城?

    原來。

    為防禦異族,開發邊疆,兩漢沿長城一線營造了大量關塞。如烽、燧、關、侯城和屯戍城,作為報警和駐軍之用,並組成堅固的防禦體係。屯戍城,既是屯駐重兵之所,亦是邊疆屯田之地。

    “白檀”,即“白檀山”,位於高石水(瀑河)南岸。

    《水經注》:“濡河又東南,水流回曲,謂之曲河。鎮東北三百裏,又東出峽入安州界,東南流逕漁陽白檀縣故城。”《漢書?地理誌》曰:“濡水出縣北蠻中。漢景帝詔李廣曰:將軍其帥師東轅,弭節白檀者也”。

    兩相結合,可確定白檀故址在盧龍塞西北四百餘裏。

    42737/2615931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