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3 西林馬場(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43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44

    底層為直列大馬廄,另配草料倉、鞍具房、工具房、兵器室。南北兩廄,可養戰馬數千匹。二層是兵營、學堂、醫館、病舍、南側二層之上建觀禮台。北側還有三樓、四樓、五樓。三樓前部是觀禮台,後為部將精舍。四樓前部同是觀禮台,後部亦是騎將精舍。五樓為少君侯獨享。與演武場不同,北側三、四層的觀禮台,皆是包廂。

    南北看台頂,上罩穹廬。遠遠望去,宛如帳篷林立雲端,雄渾壯觀。南北觀禮台,可容賓客一萬人。

    賽馬與馬術,時下稱為“馳逐”或“走馬”。早在商代晚期,便出現人工飼養馬匹並用於騎乘和戰爭。至春秋戰國時,賽馬和馬術運動便已形成。武王伐紂時,就已“戎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時將掌握軍政和軍賦的官稱為“司馬”,亦可見馬之重要。

    因馬在戰爭中的使用,愈加突出。馬匹的馴養和騎術日漸受到重視。周時,馬的調教和駕馭稱之為“禦”,與“射”一樣,為“六藝”之一。

    至春秋戰國時,騎射之風更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便是向北方少數民族學習騎兵諸技的例證。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亦有孫臏助田忌賽馬取勝的故事。可知賽馬早已流行。

    到了漢時,賽馬不僅流行於民間,也盛行於宮廷。

    武帝便極為熱衷賽馬。經常舉行賽馬活動。此與時下尚武風俗,亦有很大關係。

    自西漢代以來,除賽馬外,還形成了以騎術為基礎的豐富多樣的馬上技藝。如騎手在馬上做出各式造型,或進行高難度的騎射,或‘百騎爭先’,競相奪標等等。

    騎手不僅要有馭馬的技巧,還要有矯健的身手。

    女騎士亦不少見。且能和男騎士一樣,在馬背上做出許多高難動作。

    時下,馬術已歸為百戲之類,成為一種具有雜技性質的表演。

    西林賽馬場一出,歡聲雷動。

    足見時人有多熱衷。亦知大漢尚武之風。

    但凡看過賽馬場模型之人,無不瞠目結舌。學壇三位大儒更是頻頻稱讚。賽馬場和演武場一樣,乃是練兵之地。不僅可訓練騎術,還能打造鞍具、更換蹄鐵、飼養馬匹;學習兵法戰術,研讀軍規漢律;軍士駐紮修整,養傷蓄銳皆可。十分方便。

    待建成,西烏鐵騎將盡數駐紮此地。劉備還要遣邑中官吏、將校,日常管理。

    本以為車樓不過是為令遊牧安居的權宜之計。不料竟有大用!

    須知,劉備從草原帶回的萬餘匹鮮卑戰馬,皆分散飼養在車樓馬廄裏。若是全部散養在西林邑中,必成大亂。以車樓為單位,沿軌路列隊而進。便可輪流到西林馬場,賽馬競技,習練騎術。何其方便!

    周長四裏的賽馬場,堪稱西林重器。

    臨鄉大建俱已完工。侯府良匠、樓桑能工,還有眾多的熟練工,這便紛紛轉移工地。趕往西林。

    最高興者,莫過烏蓮。

    劉備轄下數座城邑,數西林最次。且邑中多南下胡人,亦或是馬賊家眷、漢奴聚居,諸如此類。毫無繁華可言。今劉備不惜工本,大興土木。足見少君侯亦十分重視西林。待建成,必將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這讓以烏蓮白卓為首的南歸胡人,心中甚是欣慰。

    42737/2615935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