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6 以國為家(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19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45

    臨鄉上下,皆為最後的收割磨刀霍霍。

    立冬前,臨鄉百萬畝水稻,終於開始收割。

    抽穗後追肥蓄水。此後便不再蓄水。待到收割時,田已無水。淮泗老農說,水稻收獲時節,要盡量將稻田裏的水排幹淨。若遇窪地,還需挖溝排水。名曰:曬田。

    如此才便於下田收割。

    於是稻作再次改進。收割前,要行曬田。

    劉氏一門,興旺和諧。

    老族長便退位讓賢,居家頤養天年。將上計諸事,皆交給陳逸、田驊和劉修。

    豐收時節,閑了大半年的老族長還是忍不住走街串戶。又親下田間。查看收成。馴田兩年,督亢水澤地力盡顯。今年竟有八石收成。堪比少君侯家百餘畝溪穀美田。

    沼澤地因何有潛在肥力。劉備也略知一二。乃是沼澤內的植被死亡後,經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泥炭’。泥炭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適宜耕作。

    樓桑、酈城,亦六石有餘。

    憑借督亢圩田的高產,一舉將臨鄉均產堆高到七石。

    百萬畝稻田,能產新穀七百萬石。三十稅一,城倉入新穀二十三萬三千餘石。

    稻穀堆滿街巷,百姓皆有歡顏。防完賊寇,又謹防失火。

    好在稻葉尚青,也不易著火。稻草分批運往西林喂馬。隻飼精料,馬易長膘,不利爭戰。適當要摻些稻草才好。稻草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妙處,亦被牧民發現。苜蓿單獨青貯容易腐爛,與稻草混合青貯,卻不再發腐。實在是奇妙。

    趕在立冬前,顆粒歸倉。臨鄉上下,終於齊齊鬆了口氣。

    冬,十月,丙子晦(三十日),日食。

    尚書盧植上疏說:“凡是遭朝廷禁錮的黨人,多數並沒有犯罪。應當赦免寬恕,使他們的冤枉得到昭雪。宋皇後的家屬都以無辜受罪,拋棄骨骸,屍首縱橫,不能得到收殮埋葬,應該準予收拾掩埋,使遊魂得到安寧。郡太守、州刺史一個月內往往調動數次,應按正常的升進和黜退製度,考核他們能否勝任,即便不能任滿九年,至少也應任滿三年。私人請托,一律禁止。推薦和選舉人才,應責成主管官吏負責。『天子以國為家』,按道理不能有私人積蓄,應放眼國家大事,忽略細微末節。”

    皇帝不納其言。

    劉備收到邸報,不禁會心一笑。

    恩師這才去朝堂數月,已擢升為尚書。升遷速度不一般的快。宋皇後之事亦有耳聞。關鍵是規勸天子以國為家,不藏私蓄。我家陛下從小苦慣了,又如何能聽!

    從天子的角度來說,清流黨錮,又或是重用宦官,設立鴻都門學。皆是帝王平衡術。世家豪門日益膨脹,已有尾大不掉之勢。土地兼並如此嚴重,士族難辭其咎。可寒門庶子情況,又多如我家陛下。年幼時亦生活貧苦。驟登高位,或也會以權謀私。

    此乃人性使然。

    北海一龍,管寧之所以怒而割袖,又豈為那田頭小小金塊。三歲看老,以小見大。今日拾金而昧,他日為官,又豈能兩袖清風。

    劉備讓三人重歸於好。管寧便要時刻督促提醒。

    42737/2615936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