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7 學富百車(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29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45

    倒是蔡邕一路走來,越發驚訝。驚訝於一花一草,亭台樓閣。驚訝於一舉一動,邑民衣著氣色。更驚訝於胡人自由穿行期間,竟與周遭同氣相求,全無不妥!

    被眾人引入一處院落。猛抬頭,被一座圓形高樓,攔住視線。一條直通圓樓的林蔭大道兩旁,擠滿了莘莘學子。短暫的寂靜,忽聽掌聲雷動。傳聞,此乃少君侯親創之鼓掌禮。雖與禮法不合,卻極具感染力。掌聲如鼓聲。戰鼓轟鳴,正當鼓舞。

    “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說完,蔡邕肅容作揖。左右致意,沿林蔭道一路走入學壇。

    三位大儒聞言大喜,齊向劉備看來。

    此句出自《韓非子·功名》。意思是說,君主的憂患在於無人響應。所謂孤掌難鳴。

    結合此情此景。劉備頓時心中大定。看來,蔡伯喈一時半會不會走了。

    直到進入學壇。林蔭路上掌聲,仍經久不息。

    乘天梯,一層層看過學堂,又俯看樓心論壇。再聽少君侯賜學田四千畝,供寒門學子耕以自養。這便衝劉備長揖一禮:“‘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得少君侯如此,真乃我大漢之幸。”

    劉備回禮:“蔡公謬讚。備年少寡德。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幸小有所成,亦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話皆是肺腑之言。從家徒四壁,典當度日。到轄地百裏,邑民十數萬,殊為不易。

    聽其言,觀其色。蔡邕見劉備虛懷若穀,越發欣慰。數月來淤積在胸腔內的憤懣憂思,竟有所緩解。令蔡邕始料未及。

    接風洗塵。乃是常禮。

    劉備本想在府中宴請。大儒劉寵卻說,不如去酒壚。

    劉備這便命人去準備。

    學壇隻論師承淵源,不論爵位年齡。劉備乃是盧植門徒,恩師又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蔡邕師從太傅胡廣。故而與恩師平輩論交。四位大儒居於主座。劉備執弟子禮。居下首。

    劉備謹守本分,並未多言。諸如蔡邕此類大儒,皆是屢辟不就的主。便是郡中官吏,亦在恩師麵前沒少吃閉門羹。若他想出仕,自會開口。若不開口,劉備自當絕口不提。

    並非怕失顏麵。而是大儒脾氣古怪。一言不合,振衣而走。正如五原太守王智,本是好意,卻惹來清流無數罵名。有時候,多做是錯,不如多聽少做。

    “少君侯?”劉備聞聲抬頭,見劉寵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劉備直身作揖:“劉公何事?”

    劉寵笑道:“老夫本欲與伯喈抵足而眠,促膝長談。奈何精舍卻盛不下萬卷藏書。不知,少君侯可有主意?”

    見劉寵笑藏深意,劉備幡然醒悟。暗忖片刻,這便說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與其讓萬卷書束之高閣,暗室蒙塵。不若擺放堂中,令學子借閱研讀。”

    “如此甚好。”蔡邕亦點頭。

    劉備這便說道:“學壇地基深厚,不妨再加建一層。用於盛放書卷,可叫,大藏書閣。”

    “如此甚好!”劉寵眼中盡是笑意。

    劉備又豈能不知。

    把萬卷書放在學壇,等於奉出全部身家的蔡邕,還能哪去!

    42737/2615936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