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2 南有喬木(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97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50

    一對鉞戟,重八十斤。舞動起來,寒光四射,聲如轟雷。

    劉備取名:雷磔(zhé)。

    ‘磔’,有二意:分裂牲體以祭神,一種肢解的酷刑。雷磔,乃是雷劈之意。遇此雙戟,便要挨天打雷劈。嗯,寓意很貼切。

    斬薙和雷磔,兩對截然不同的戰戟,先後出世。劉備麾下,可稱強將如雲呼?

    還有一麵之緣的趙雲,憾未謀麵的關羽。

    時人皆有風骨。

    年前。

    皇帝問侍中楊奇:“朕比桓帝如何?”

    楊奇答曰:“陛下和桓帝相比,猶如虞舜和唐堯相比。”

    皇帝大不高興,說:“你性格剛強,不肯向別人低頭,真不愧是楊震的子孫,死後一定會再引來大鳥。”

    乍一看上去。侍中楊奇把當今天子比作虞舜和唐堯,兩位古代先賢。然而略作品味,便可發現,實則不然。比喻的對象,不是當今陛下與虞舜和唐堯。而是當今陛下與桓帝。言下之意,虞舜和唐堯是一類的話。陛下,你就和桓帝是一樣一樣的啊!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風骨。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顯然是有感而發。

    典韋的‘搪瓷將官鎧’,亦在量身鍛造之中。丹陽白毦多為公士。搪瓷劄甲亦有所不同,稱‘搪瓷公士鎧’。搪瓷上釉彩,並非難事。‘公士鎧’已非從頭到腳一黑到底。而是在前胸位置,換了塊‘釉彩甲’。甲片上燒製著表示軍功爵為‘公士’的篆字烙印。

    雖僅僅是一片甲片的差別,卻讓白毦精卒們羨慕不已。

    除此之外,最大的變化,乃是背後狼皮大氅。大氅上用來自蜀地的絲線,繡著劉備門前五丈桑的圖案。五丈桑的輪廓仿佛一座膨大的火炬。火焰則是‘赤鹿角’的形狀。

    少君侯‘赤鹿入夢,化身五丈火桑’的夢境,已廣為流傳。

    時人,極信天人感應與讖緯神學。

    少君侯靈秀天成。故而上蒼托夢,必有深意。正如副伏羅氏的解讀,四位大儒亦說,乃是三興炎漢的吉兆。

    於是,劉備以‘五丈火桑,赤鹿炎角’為幟。

    《墨子》:“長丈五尺、廣半幅曰幟”。

    按先秦古製,一幅為二尺二寸。

    換句話說,幟,其實是豎旗。有豎必有橫。有幟必有旗。

    正當劉備為以何物為旗犯難時,蔡邕笑問:何不用踆(cūn)烏?

    《淮南子》:“日中有踆烏。”

    所謂踆烏,便是三足烏。

    三足烏又稱三足金烏。上古神話,日中有一隻黑色三足烏鴉,黑烏蹲居紅日中央,周圍金光萬丈,故稱“金烏”。乃是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金烏原是二足,西漢後期演變為三足。

    有踆烏,必有榑桑(扶桑)。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於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傳說此鳥為日之精,居日中。時下畫像磚上,常有三足烏,居於西王母座旁,為其取食之鳥,或說即青鳥。

    蔡邕顯然是把劉備夢中的五丈火桑,比作神木榑桑。

    於是用三足金烏為旗,正與火桑炎角幟,相呼應。

    劉備查了下,似乎不犯禁。

    42737/2615937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