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44 計斷九月(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93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06

    因路途遠近不同,各郡、國遣吏上計的時間亦不同。然卻皆要趕在正旦前,抵達京城。故而史書記為:“歲盡遣吏上計”。

    上計吏到達京城後,由大鴻臚接待。大鴻臚亦負責郡、國上計的典禮。

    《後漢書·百官誌》亦載:“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其郊廟行禮,讚導,請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匡四方來,亦屬焉”。

    禦史大夫,監察百官,也負有審核郡、國計簿的職責。郡、國上計時,禦史大夫還單獨接見上計者。《漢官舊儀》:“大夫見孝廉、上計丞、長史,皆放官(宮)司馬門外,比丞相掾史白錄”。

    “大司農中丞,管諸會計事”,故而大司農亦參加對郡、國上計的審計。

    郡國計吏在上計期間,還有許多活動。最重要亦是最常參加的便是:正月旦會。

    《漢儀》:“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將、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見屬郡計吏,皆(陛)覲,庭燎(宮廷中用於照明的火炬)。宗室諸劉(親)會,萬人以上,立西麵。……計吏中庭北麵立”。

    《後漢書·郭宏傳》亦載:“郭宏為郡上計吏,正月朝覲,宏進殿下,謝祖宗受恩,言辭辯麗,專對移時。天子曰:‘潁川乃有此辯士耶?子貢、晏嬰何以加之!’群公屬目,卿士歎伏”。

    皇帝親自“受計”,或讓郡、國計吏參加宗祀大典,皆以示皇帝對郡、國上計的重視,對郡、國子民的關懷,亦表示民眾對皇家的擁戴。更重要的意義便在於,朝廷通過郡、國上計吏,能充分了解民情。

    正如詳盡的編戶製度。計簿上分門別類,羅列了郡、國,此一計年中,土地、人口、田畝、官吏、兵卒、山林、水澤、堠(hòu)砦、收支等,諸多詳情。且還要與上一計年,進行橫向比對。生死、增減,一目了然。

    劉備要親去洛陽,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陳逸乃前太傅陳蕃之子。劉備雖知其真名,然臨鄉一地皆以為他是陳奔。黨錮未解,冒然前去洛陽,若被人認出。豈非大大不妙。故而年年上計,皆交由郡中代為稟報。

    此次親去,自當由劉備親自稟明聖聽。

    三位夫人,兩人已孕。烏蓮如何能不著急。得知身患隱疾,便更加憂心。烏蓮性烈如火。若不能為一生所愛誕下麟兒,必將抱憾終身。

    兩人自幼相識,劉備又豈能不知。

    然據說,精神高度緊張,反而不利於受孕。一切歸於自然,宜緩不宜急。隻是這些話,此時的烏蓮是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的。

    深秋初寒。

    寢榻卻已鋪上了厚厚的被褥。暖櫃亦早早開啟。暖風徐徐。懷中玉人大汗淋漓,已沉沉睡去。劉備謹遵醫囑,未敢輕動。便深藏不露,交頸而眠。

    42737/2615943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