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60 八關都邑(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18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35

    具體為:“取土一塊,四麵方一寸稱之,重九兩以上為吉地,五、七兩為中吉,三、四兩凶地。或用鬥量土,土擊碎量平鬥口,稱之,每鬥以十斤為上等,八九斤中等,七八斤下等。”

    其吉凶觀念的本質,其實是指土壤的密實性和堅固度。並以此來推斷地基透氣滲水性的優劣,及承載能力的大小。此非迷信。

    若是‘凶地’,不宜造城,便需更換城址,繼續辨土,直至尋到‘上吉’之地。

    可若地處要衝,必須在‘凶地’上造城。則也有方法。

    對‘凶地’基土的處理方法,時下大致有兩種:換土法,密實加固法。

    換土法:即是將地基底下一定深度範圍內的‘凶地’‘下等’之土,盡數挖去。換填‘吉地’‘上等’之土,再分層夯實,作為持力層。為了增加穩固性和承載能力,甚至會換用‘碎磚粘土’,或更強大的‘三合土’。

    密實加固法:一言蔽之,便是打樁。以樁柱加固土層。與幹欄式建築類似,土層鬆軟不足以支撐,便下樁柱輔助承重。又據承載力的不同,樁柱的數量、密度及粗細皆不一樣。劉備少年時,用一根陰沉木釘入泥沼,修建義舍醫館,便借用此法。

    春秋戰國時,劉備的薊國位於韓趙燕,三國交界。為守衛國境,三家造城時不惜工本。

    以三台城為例。劉備已命人看過,地基夯打如鐵板一塊。從地基邊緣發掘得知,實存夯土總厚度達二仞(3.1m  ),每層夯土厚二寸餘(4  ~5  cm  )。如同百煉鋼一般,層層夯打,千錘百煉乃至積累出二仞之厚!甚至夯土底部還鋪墊有三層鵝卵石,用以加固。夯土中亦加入石渣、碎磚、瓦片等,進一步提高強度。

    可想而知,此城在建造之初,是何等的不惜工本。

    每當看到這些殘存的古跡,劉備的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上古先秦,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文明。華夏大地究竟經曆了多少浩劫,隻怕這條曆史的長河,曆代史官終其一生亦書錄不盡。

    還是那句話。不親臨這個時代,如何能得知這些被後世大多數人所遺忘的文明的碎片。

    原址重建,自當省去諸多繁瑣勞動,直接平地起高樓,最是便利。

    桑邱城曾為侯國都,建造時必遠勝一般城池。

    這便是管寧竭力擇此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了。

    劉備心領神會。遂用千萬貲金,換回一塊不毛之地。

    正當劉備造城備守時。遠在洛陽的陛下,亦未閑著。

    八月底,陛下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和北營五校屯洛陽都亭,以鎮京師。並於京都洛陽周圍設:函穀,伊闕、廣成、大穀、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置八關都尉。以統營八關軍政事務,警衛京都安全。

    至此,洛陽城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合稱“八關都邑”。

    正如臨行前,與劉備的最後一次見麵時,陛下說的那樣。隻需守住洛陽,任太平道肆虐關東,朕亦可穩坐到魚台。見鶴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趨利避害,陛下果然是高手。

    42737/2615970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