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4 黃金台上(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41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41

    士異比劉備稍大。距離三十五的上限,還有十餘年光景。對於士異這樣的才女來說,才智得舒遠比成為薊王夫人更能讓她滿足。至少目前是這樣。

    最主要,薊王似乎對年齡並不在意。遠不似洛陽朝堂的那位陛下,隻臨幸年十四到十八歲的幼女。薊王妃出嫁時,三十有九。薊王亦惜之愛之。這也是士異不願過早舍棄官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女尚書、女禦長、女史、女侍史,這些女官,劉備便請母親代為尋覓不提。

    不著急。

    且說顏良一行渡南易水,乘車馬北進。途中又渡中易水等數條支流,日暮十分,終抵達黃金台。

    “一水東出注金台陂,陂東西六七裏,南北五裏,側陂西北有釣台高丈餘,方可四十步,陂北十餘步有金台,台上東西八十許步,南北如減。北有小金台,台北有蘭馬台,竝(並)悉高數丈,秀峙相對。翼台左右,水流徑通,長廡廣字,周旋被浦,棟堵鹹淪,柱礎尚存,是其基構,可得而尋訪。”

    所謂黃金台,乃是由釣台、小金台、蘭馬台、金台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坐落有致的高台,所共同組成的巍峨建築群。高台之上,蒼鬆翠柏,重樓疊嶂,金碧輝煌。台陂兩側,流水潺潺,雲蒸霞蔚,晨鍾暮鼓,宛如仙境。

    顏良等人下車仰望,各自張大嘴巴。話說,這些刀頭舐血的莽漢,從未見過如此瑰麗之建築。

    “諸位快快上車,此處不是經停之地。”車夫樂嗬嗬的招呼。

    “此台車馬可上?”顏良手指高台問道。

    “台北有蘭馬台,正是停車之處。”車夫答道。

    “蘭”通“欄”。意為欄杆。“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

    蘭馬台,便是欄馬台。

    過橋後,馬車轉北。入後山門,沿北陂道一路駛上蘭馬台。馬車剛剛停穩,便有館中小吏上前迎接。

    抬頭見顏良等長人,小吏先是一驚,跟著便滿心歡喜,上前行禮:“見過各位豪傑。”

    顏良等人抱拳行禮,卻不知該如何稱呼。

    “卑下乃四方館佐史,諸位請跟我來。”

    “謝佐史。”顏良等人這便隨佐使而去。小金台並非一座,而有數座。各台之間由飛閣相連。分別名:郭隗台、樂毅台、鄒衍台、劇辛台等。皆是燕昭王為慕名來投的天下英才登台拜官所築。時下皆建有獨棟館舍。與金台上主館,高低呼應,相映成輝。

    《說苑·君道》載:“燕王曰:‘寡人願學而無師。’郭隗曰:‘王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於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麵。居三年,蘇子(蘇秦)聞之,從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楚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並強齊。”

    小金台上獨棟館舍,便以郭隗、樂毅、鄒衍、劇辛、屈景等之分屬,將待薊王召見的入選英傑,分置其中。分“文士”和“武士”二類。

    又細分為:“謀士“、“勇士“、“力士”、“銳士”、“巧士“、“使士“、“知士“、“博士“、“智士“、“辯士“、“察士“等,不一而足。

    42737/2615971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