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3 誅心之謀(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67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45

    想通一切,劉備如墜冰窟,徹骨極寒。

    正因劉備的選擇,會影響到陛下的選擇。此事牽扯到漢室天家,故而四大府丞才因‘疏不間親’,不置一語。

    ‘卑不謀尊’又是何故?

    “諸位何罪之有?都起身吧。”殿內眾臣,恪守臣節,劉備又豈能降罪。

    “謝主公。”荀攸、婁圭再拜起身。

    劉備又問道:“依先生之見,孤又當如何?”

    田豐答道:“今有上下二策:恃強,示弱。”

    “恃強當如何,示弱又當如何?”劉備再問。

    “恃強而淩弱。如前所說,兵鋒所指,五路賊軍盡解。示弱,則謹守國界,薊國內外,涇渭分明。非薊國之事,而不可問。非薊國之民,而不可留。”

    田豐之言,一針見血。劉備點倒即通,悉數領會。

    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俗語說‘天高皇帝遠’。亂世將至,劉備此時大可齜起獠牙,以雷霆之勢剪除亂臣賊子。無需再顧忌洛陽朝堂,及陛下之意。即便有詔令傳來,亦大可虛與委蛇,奉詔不遵。坐等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朝堂遠遷長安,關東諸侯再無奉漢室者。為上策。

    亦或者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漠視萬民饑流,時局糜爛。隻需守好千裏疆土,待天下大亂之時,再謀定而後動,一舉掃平天下。為下策。

    這便是田豐恃強、示弱二策。

    “恃強上策”為“霸道”。“示弱下策”為“臣道”。

    霸道、臣道。劉備無論如何選擇,隻需選定一途,四大謀主,皆會披肝瀝膽,誓死報效。

    然而,在劉備尚未做出最終選擇前,四大謀主,皆不置一語。恪守臣節,盡量不去對主公如何選擇,施加影響。

    這便是‘卑不謀尊’。

    “疏不間親,卑不謀尊”。直到此時,劉備才真正領悟此八字的深刻內涵。

    然而,除了上策霸道,和下策臣道。在劉備心中,還有中策“王道”。

    “薊國千裏之土,無法救天下之民。然區區冀州一地,又有何難?兵禍驟起,萬民饑流。豈能見死不救。傳孤王命。”劉備目視群臣,平靜開口:“在桑邱、徐城、三台城,等國境邊邑,廣置義舍。登記造冊,收納流民。待平定賊亂,再助其返鄉。並知會滯留在賽馬場的諸國國君,我薊國斷不會貪墨各國一人一物。所有登記造冊流民,皆需諸國官吏在場,名冊亦一式二份,用於比對。”

    “臣,遵命!”兩位國相附身領命。

    “令幕府五校,薊國三校,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以備發兵討賊。王傅且替孤巡視諸營,定要令營中將士如臂指使,萬勿有失。”

    “臣,領命!”王傅黃忠這便領命。

    “令橫海校尉,巡視國中水路,確保三百裏臨鄉顆粒歸倉。救助溺水流民,守衛水砦大營。”

    “臣,領命!”黃蓋亦領命。

    連出三令後,劉備又衝幕府左丞和煦一笑:“孤喜得數子,所謂舐犢情深。今並六縣為國,位極人臣。公達且帶孤上表朝堂,分封嫡長子封為臨鄉侯,立臨鄉侯國。次子昂為範陽侯,立範陽侯國。三子渚為雍奴侯,立雍奴侯國。四子……尚未取名,可為方城侯,立方城侯國。若還有麟兒,則再分之。六縣分完,若還有子,則取各城分之。待女兒長成,亦如此列,男女別無不同。”

    “臣……”荀攸一時涕淚橫流:“遵命!”

    42737/2615972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