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04 太平賊反(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41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57

    因反賊皆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二弟張寶、三弟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率眾起事。黃巾軍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皆生暴亂。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史稱“黃巾之亂”。

    冀州乃太平道大本營所在。信徒尤其眾多。恰逢張舉、張純之亂,餘毒未消。飽受賊亂之害的冀州民眾,剛剛重返故地,還未來及重拾家園。便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又落荒而逃。有了上次經驗,這次便輕車熟路,水陸並進,奔赴薊國境內。

    流民聲勢浩大,尤勝先前。上計令陳逸言道,或有數百萬之眾正奔薊國而來。

    劉備這才醒悟。張舉、張純,不過是拋磚引玉,投石問路。亂民入境,薊國上下自當如臨大敵。自顧尚且不暇,如何還能揮軍平亂?

    張教主老謀深算,劉備自歎不如。

    眼看隆冬將至,流民營地帳篷單薄,如何能支撐長久。為今之計,隻能讓流民分批入城安居。其中必有黃巾細作,或是黃金反賊。奈何藏身流民之中,無從分辨。

    雖心生顧慮,卻也不可因噎廢食。

    恰逢初冬,還不算極寒。帳篷足可保暖。先入住流民營地,再分批送往各城安居。萬幸,巨馬水綠水長流,蜿蜒向東,從不結冰。薊國六縣,隻需乘船,數日可達。

    來得及。

    又萬幸,劉備先前登記有詳細的流民名冊。隻需互相作保,便可大致區分流民亦或是賊民。

    十月舉兵,並非上上之選。正如上古時,大事多見於春秋。夏日炎炎,冬日冽冽。皆不宜外出。太平道選擇此時舉事,難道隻因陰謀敗露,倉促行事?

    張教主耗盡畢生心血,所謀劃的這盤天下棋局。豈能虎頭蛇尾,草草了事。

    關內不通,塞外、水路皆通行無阻。與西域和洛陽的聯係,始終通暢。四大府丞皆說,擇十月舉事,對黃巾軍有利。

    比起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帝國正規軍,黃巾軍不過是一群扛起鋤頭的農夫。先期因受妖言蠱惑,悍不畏死,視死如歸。以人命相填,且有心算無備,州郡多猝不及防,故而能摧枯拉朽,連戰連捷。隨著地盤、錢糧、信眾,如滾雪球般,迅速積脹。農夫團體的最大弊端,“目光短淺,小富即安”隨之凸顯。緊跟著便是拉幫結派,分贓不均,坐地分家,跟著四分五裂。最後被各個擊破。

    於是農夫造反,大致分三個階段:前期所向披靡,中期互有勝負,末期一潰千裏。

    黃巾軍若能在天寒地凍,大雪封路前,攻下足夠多的城池,尤其是一些通都大邑。便可據城而守,傳播教義,招募軍隊,訓練兵卒,鍛造武器。待來年春暖花開,民心安定,兵精糧足,再四麵出兵,攻城落地。換句話說,從今冬十月末,到開春三月初,有五個月的時間,是太平軍難得的戰略緩衝器期。

    張教主要在寶貴的五個月之中,決定黃巾軍的戰略目標。

    正如劉備少時所問。

    究竟是為一己之私,還是為泱泱萬民。

    42737/2615974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