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09 寧有種乎(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36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6:00

    毫不客氣的說,是劉備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滋養了如今的張教主。

    一言而弊之。劉備不是原來那個劉備。張教主亦非原初那個張教主。史書和曆史的區別便在於此。史書已然蓋棺定論,而鮮活的曆史人物,卻有學習、演化,甚至改變曆史的能力。

    試想,此時的張教主,還是史書上的那個人嗎?還能用史書上的記錄,去評判時下已經進化的張教主本尊麽。

    沒有創造力不可怕,沒有學習力才最致命。僅憑三本“天書”便自學成才的大賢良師。學習能力,堪稱恐怖。放眼天下,除去薊王劉備,或無人可出其右。

    所謂“無利不起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麽,回到所有事情的核心——利益上來:封建時代,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什麽?田地。

    因飽受連續天災及高利盤剝,而孑然一身的失地農民,如今戶戶可得一頃良田,翻身為人,如何能不對太平道感激涕零。

    試想,五胡亂華時,因被世家壟斷國政而難有出頭之日的廣大寒門士子,紛紛加入胡人政權,為其效力。外族尚且如此,對號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本土太平道黃巾軍,寒門的抵抗力,又能有多少呢。

    可以預見。一旦黃巾軍穩定政權數載。即便不能與煌煌四百年之大漢朝分庭抗禮,隻需能勉強與大漢朝相持,互有勝負。便會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加入黃巾陣營。為其奔走效力。

    似乎,大賢良師正用行動回應劉備所問。究竟是為一己之私,還是為泱泱萬民。

    唯一對大漢朝有利的,隻有四百年積累的威勢與正統。

    再如果。大賢良師若真是“等貴賤、均貧富”,為天下萬民謀出路。

    到那時,劉備又該如何選擇。

    恪守“非劉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祖訓,出兵討伐黃巾軍。還是樂見其成,坐視天下太平?

    事到如此。或許隻有一種解決途徑。

    張教主無故早亡。又或者張教主長命百歲。

    千萬別事做一半,忽然崩盤。

    洛陽,輔漢大將軍府。

    將薊王親筆手書,輕輕置於一旁。右丞賈詡,沉思片刻。這便提筆,一蹴而就。

    “主公漢室宗親,天家麒麟,豈能自甘下作,與那反賊相提並論。以後切莫如此。至於書中所問‘孤比大賢良師如何?’臣試答之:主公曾說,‘豪門寒門皆是百姓’,讓‘寒門亦能出貴子’,方為君之道。臣觀太平道行事,乃奪豪強之田、宅,均分給貧苦百姓。又豈是一視同仁乎?若有寒門趁機興起,積富而成豪門,又當如何?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亦如主公所言‘血洗豪門,拯救寒門。待寒門變成被血洗之豪門時,是否再血洗一次。如此反複,又豈是救世!’此等作為,與先以清官蓄養百姓,再賣與貪官刮地三尺,又有何異。霍光、王莽,皆謙恭下士。熟忠熟奸,不到蓋棺之日,又如何能分辨。主公虛懷若穀,兼濟天下。當以萬民為重,不可姑息養奸,亦不可心神動搖。書盡於此,臣賈詡,肺腑,頓首。”

    42737/2615975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